关于冰花男孩的讨论已经是铺天盖地,各个方向,各个角度,从男孩的读书精神,到家庭出身的重要,到对当地政府的批评等等。
看这些新闻的时候,我坐在大城市的电梯公寓里,阳光照得客厅亮亮堂堂。冬天虽然冷,这个城市还没有下雪,有取暖器有空调,我过着普普通通但不愁饱暖的日子。
我几乎忘了,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
我不禁一遍又一遍的感谢我的父母,没有将我变成冰花男孩。
我五岁以前,在乡下满街淘气乱跑。虽然记忆混沌,但是记得父母辛苦的工作,却挣着微薄的工资。父母都没读几年书,愁前程的很。
后来父亲见我也该读书了,便一狠心,举家迁到城里,住在一栋楼道黑黑的旧楼里。房子不算窄,父母带着我和奶奶住的刚合适。
接下来就是读城里的小学,初中,高中。父母努力工作,渐渐的让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算来从小到大,虽然生活不算富裕,但我就没吃过苦。
另外说实话,我的资质很普通,成绩不冒尖,只是按部就班的读下去,还到了大城市读大学,后来也读了研究生,工作虽然几经折腾,但终于还是留在了大城市,自己生活算是无忧。
当年农村的学校教学质量一年比一年差,学生流失的严重,这两年似乎终于办不下去要倒闭了。
我的堂哥堂姐,读到高中再也不愿意读,受到农村里打工潮的影响,准备到外省去打工。
那时候我父亲觉得不妥,便把他们弄到城里打工。堂哥一开始到工地上帮工,堂姐则到厂里做仓库管理。
折腾多年,他们也终于在城里结婚了。然后婚姻并没有表面的那么光鲜。堂姐的丈夫出轨,可是堂姐什么也不会,离婚养不了女儿,只有忍气吞声。堂哥的老婆到处打零工,两口子收入不多,又有儿子要上学,常常啃老啃的让我们咂舌。
堂姐曾经跟大伯吵架说:“你那个时候为什么不让我继续读书?”
大伯回道:“我让你不读书的吗?你自己不愿意读,你要读的下去,我砸锅卖铁都要供你上大学!”
听闻此言,我只能叹气。然后我就问父亲为啥当年他那么有远见?
父亲无奈的说:“环境逼的。自己吃了读书少的苦,不能再让后代苦,必须要走出去才有路。”
出身农村不可怕,可怕的是思维还停留在原地。
没有人愿意一直在艰苦的环境里生活。可是如果思维没有走出来,那就只能一辈子在那里了。
我毕业之后,先回到家乡工作了几年。由于单位性质,曾经被分到乡下工作。身边的同事虽然大多家在城里,但思维模式已经囿于乡村。
因为分到乡下,要调回城里非常难。于是大家就怎么快活怎么来。
他们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凭什么自己该多做一点工作?凭什么他该指挥我?然后就是八卦。这个村谁的儿子未成年就奉子成婚,单位的谁跟谁又离婚,今天的菜价又是多少,昨晚打麻将又输了多少钱……
我听了烦不胜烦。可是我不能当面驳斥,只有默默。心里只在说,我不要变成这样,我不要变成这样。
见我这样,他们自然也会说,读那么多书有用吗?还不是跟我们一起工作了?
我得承认我自己若是够优秀,根本不会回家乡,只有暗暗努力。虽然学历不能代表能力,但后来我能够调离,也是学历助攻,闻者不好说什么。
到了新部门换了新同事,也有人会酸溜溜的说,学历高有什么用,当年我还是班上的差生呢,班长还混的不如我。
我只能呵呵,我行我素。
后来省城单位招聘,门槛就必须是研究生,我靠着平日的学习积累顺利考上,头也不回的走了。真觉得没有任何可以留恋的。
到了新单位,优秀的人比比皆是,给了我莫大的危机。大家的话题都是大学生在一起才会谈的话题,比如谈明星八卦,谈工作怎么做,谈谁谁又考下了什么证书,谁又拿下了博士,谁又发表了文章。
虽然为自己的能力担忧,但我发现我非常喜欢这样的环境。我有人可以去效仿,有人可以谈学习,工作来了没人推搡,需要合作的时候大家一起熬夜加班。
因为这些,我才能在大城市安安稳稳的生活下来。
我们改变不了农村,可是我们可以改变下一代的生活环境。
我并不是批判冰花男孩的父母。各家都有各家的苦。照这个劲头,男孩子自己努力读书,将来未必没有出路。寒门可以出贵子,只要能够摆脱贫穷,也算是成功。
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不能等着环境的改变来改变孩子的命运。农村环境的改变,至少从现在看来,还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为了孩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省城周边城市有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省城来读书。因为工作不能迁到省城,家长们每周周末开车来见孩子,有的甚至不惜花高价买学区房。
我至今都无法忘记以前一到周末,家乡那些同事们脸上洋溢的幸福。
可怜好多孩子,六七岁就离开父母来住校,说好听点是独立生活,说可怜点连父母的爱都享受不全。他们没有忧愁饱暖,他们只需忧愁学习!
虽然这些孩子将来未必就能进清华北大哈佛啥的,但是省城的教育质量让他们至少多了一份底气,将来读大学多了几个选择。
城里是这样的情况,农村呢?
据说还是不少孩子到城市里读书。当然很多家庭条件不好,没法送到省城来,就这样也还有一些孩子读书很好,能考上好大学的。这点足以欣慰。
可是有些家庭,还有让孩子辍学送出去打工的。亲戚家一孩子,十几岁出去学做木工,现在可以挣七八千一个月,一年到头四处漂流打工,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全,被人家不知诳了多少工钱。
就这样,他还觉得读书没多大用,很多大学生出来钱也没有他挣得多,打算让自己孩子读几年书就跟他去打工。
我想,他大概也不知道啥叫人工智能吧。唉,多说也无益。
赢在起点,这话不假。
父母就是在那个起点上,能为孩子的人生做一点什么的人。相信是每个有见识的父母都愿意的。
虽然我并不优秀,但我过上了我喜欢的生活。我得感恩父母,没有将我变成冰花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