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正的网探,寻找的不是犯罪者的技术痕迹,而是他的心里痕迹。”
知名公安作家舒中民的这一本《网探》单看封面并让人有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一块块数字条码勾勒出无规则的图案,仿佛就犹如互联网络中的一张大网,其中暗藏着危险。
第1次将这本书拿到手上时,便注意到了推荐《网探》这本书的作家,有法医秦明、张策、吕铮、肖仁福、岳勇、墨绿青苔……
因为其中有些作家的书个人特别喜欢,从而心里也对这本《网探》产生了几分期待。
1.入局,只需要一瞬间。
这本书的前奏以一封信开篇,其中写的一个关于梦境的故事,更加准确点来说,这是一个悬疑恐怖的故事。
“妈妈,您在哪里呢?难道金钱真的是你活着的唯一目的吗?当年你因为父亲破产而离去(父亲是这么说的),现在 ,父亲已经积累了十倍于当年的钱财了呀,你还会回来吗?我有一个感觉:您会回来的。父亲也这么说,只要我帮着他赚钱,母亲就会回来。”
当我读到信封中这一段话的时候,脑海里不由自主的产生了许多疑问。
我知道,自己已经被这个故事吸引了。
母亲对于金钱的看重,父亲单方面传授的信息,以及只要“我”帮忙赚钱的原因……
这一个个疑问,都让我迫不及待的想去看正文。
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去探索书中故事的秘密,这很让人期待。
2.细节,瞬间就可以体现出来
打开正文,这本书让我很赞赏的小细节是,“第一章”这个小标题上印着的指纹痕迹。
简单的一个指纹,就能够将这本书的基调给体现出来。
这就好比于你想买一个古风的服饰,店家从装修上便是古色古香的味道,那感觉一定不一样。
言归正传,说起书中的故事,很特别的一点便是简洁明了,可逻辑又是一环扣一环,极为清晰。
第一章的开头,真的有种看网络爽文的感觉,但是无论是细节还是节奏的处理,都让人拍案叫绝。
《网探》这本书中写的很多小细节,让人觉得十分合情合理,没有编造的痕迹。
大概,这也和作者原本的生活工作有关。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网探》这本书的作者舒中民,是现任公安局副处级干部,也是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这样一个比较官方的身份,从一定道理上来讲,便是将现实融入了小说之中。
灵感来源于生活,琢磨着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
3.小心,网络并不安全
这本书的扉页上便提醒道:“网络骗局,无处不在!”
我们现实中其实大多也遇到过,比如会接到诈骗电话,电话那头的人可以精准的说出你的真实信息。
而这本书里也有提到,“他也可能使用一种病毒,将它入侵到她的手机微信或QQ里,只要她点击一次,就会扎根在手机系统内部。之后,不论是手机对外有过什么联系,都会发送到嫌疑人的信箱里。”
细思极恐。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到诈骗电话时,可能觉得被打扰很烦人的情绪占一大部分。
可如果真的有居心叵测的人躲在网络的背后,企图利用网络来犯罪,假设当事人是我们自己,那你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终日惶恐不安,那还是在你已经知情的情况下。
其实,大多时候。
我们是根本察觉不到网络骗局已经在什么时候悄悄的来到了自己的身边。
《网探》这一本书,可以说让我们有了一个最起码的安全维护意识,以及,提高自己的警惕性。
如今社会网络无处不在,多一份小心,多学一些安全知识,说不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切身实际的帮助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