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的上班生涯,朝九晚六,风雨无阻,做不完的事情加班完成,兢兢业业,不敢懈怠。日子过得飞快,每一天都被事情排满,越发觉得自己只是轨道上的一颗小球,早晨上一次发条跑一天,晚上回到原点。尽管时常给自己打满鸡血,宣布自己第无数次满血复活,而内心却是疲惫的。说走就走,短暂逃离成了慰藉自己的一味兴奋剂。
忙碌,是城市大人的生活常态。放眼望去,城市的娃也是如此。平时上课,周末各类培训,琴棋书画,语数英,一样都不敢落下。社会快速发展,对所有的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孩子的要求更甚。他们不再能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傻玩,各种学习和积累,有时候大人在还没有想清楚为什么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匆匆开始。
作为一名资深的发条人,深深地感觉一定要给孩子留出玩的时间。玩是孩子的天性,会玩的孩子更出彩。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3-6岁处于儿童期的孩子,通过玩象征性游戏,假想自己在未来生活和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这些游戏促进了孩子对事物的认知发展。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实现自我的价值,发展了个人的创造能力。象征性游戏是构建儿童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础。到了小学阶段,孩子的重要任务转变为“学习”。但是这个“学习”,并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外显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多的是内在的精神和能力的积淀和学习。
会玩的孩子更出彩。因为会玩的孩子,是不失兴趣的人,他在自己的兴趣领域,磨炼着自己的专注能力和坚持精神。因为热爱所以坚持,甚至根本无须提到沉重的“坚持”,他只是发自内心,愿意长期集中精力去做这些事。我至今都记得小时候,我和弟弟一起玩乐的时光。我们会在厨房徒手抓苍蝇,用苍蝇做诱饵钓蚂蚁,我们尝试测量光线投影移动的速度,尝试快速地往孔很小的花露水瓶里装满水。这些游戏,让我们学会思考,学会探索,不畏困难。三十多年来都不曾忘掉的场景,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场景。
其次,会玩的孩子是更受欢迎的群体,他们更了解如何与人相处。在玩乐中,他们需要面对规则和约束,面对挑战和压力,面对选择和放弃。这些场景以及相应的能力构建,即使在书本中阅读过千百遍,都不如孩子们自己遇到一次,实践一次。
最后,会玩的孩子更能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我其实很佩服端端同学,他为了玩,就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提高效率,早早地把事情做完。或许在质量上,没有办法做到尽善尽美。但我想这种行动力、思考力,以及对自我的管理能力,将会伴随他一生,让他做一个有思想善于行动的人。
人到中年,幡然醒悟,要做一个有意思的人。如果我们已经想好人的一生应该这样过,那更应该给孩子的童年留白,因为会玩的孩子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