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读书会03期共读第三天,共读《早起的奇迹》第三章:你如果不能出众,就可能出局
成功是属于少数人的,大多数人都是凡人,过着自己并不满意的生活。这些凡人中有的压根就不想改变,甘于平庸;有的想改变生活现状,却始终没有什么改变。
我们想真正的改变生活现状,实现理想人生,那就要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人的平庸。书中作者提出了七大 误区:
一、“后视镜综合征”
人们总是回忆过去失败的经历,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消极思维,过去做不到,现在又失败了,将来也不会成功。这需要我们转换思维,要知道过去并等于未来,要把这种对过去的回顾转化为积极的“后向思考”(这在《规划最好的一年》中有讲到)。要进行自我激励,要相信可能。也许最初这么做会不适应,但在不断地重复过程中,我们的大脑潜意识会逐渐吸收这些积极的自我暗示,直到最后反映到你自然而然的行动上。
二、没有比“活着”更高的目标
“活着”是我们人生最基本的目标,但每个人的活法又千姿百状。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长此以往,不但会陷入平庸,甚至会看不到“活着”的意义。所以,我们首先要清楚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想过什么样的人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目标必须是远大的。
在“愿景力”中讲到,要畅想五年后的自己已经实现目标,如果无法找到五年后的目标,那就回到当下这一年的目标,甚至更低的起点,比如当下的第二天的目标。哪怕第一个目标很微小,当你有了比“活着”更高的目标,你的改变就已经开始了。当然,我们也可以借鉴他人分享的目标同样成为自己的目标。
三、“孤立事件”谬误
我们当下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决定,无论多小,如多吃一次快餐,少看几页书,少锻炼一次,看似对当下没有什么影响,但会影响着未来,会影响着我们大脑对这类事情的判断力。大脑就会潜意识地认为这些都不重要,以后也会做出同样的行为选择。
当下的选择、行为,乃至想法,都将成为历史,历史一旦发生,那将是不可改变的。即使在后续有的可以用一些所谓的补救措施进行补救,但当时所产生的对未来的影响将是不可逆转的。
人生规划中的各个方面都是相互关联的,相互影响的,所以我们要给予各个方面适度的关注度。
四、缺乏责任感
我想重点来说一下这一点。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了“责任”“责任感”。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成功”和“责任”、“责任感”有什么联系。从我个人的做事原则来说,如果我选择要做一件事,我就会很认真负责地把这件事做到最好,这是我骨子里的一份责任心使然。所以,与我相处的朋友和同事都会说“你的责任感很强”,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与成功之间有着那么密不可分的联系。
什么是责任感,作者给了一个说法:“是指某人对自己的行为或结果负责。他们会想方设法地采取行动并取得成果,哪怕他们并不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基本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找到责任人。婴儿出生了,要被动地承受着活下来的责任;新晋父母要有一个让孩子拥有美好生活的责任感;职业运动员要为赢得比赛持续接受训练,这是他们的责任;公司CEO要为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生存付出努力,这也靠得是一份责任感。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缺乏这种责任感,那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小孩子将变得粗鲁、营养不良、衣衫褴褛;职业运动员将变得精神不振、身体变形;高管负责人将会虚度光阴、无所事事、失去斗志。偷懒将逐渐变成一种习惯。世界将会变得多么可怕!
责任感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秩序井然,实现提升和进步,取得更高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这份责任感带给我们的并不是期待中的快乐,更多的是辛苦和磨砺,过程是痛苦的。
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不经历寒冬,又那得梅花开。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黎明前必将经历最深的黑暗。曾看到这样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你能每天都做一件不愿意做的事,你将会取得更大成功。
习惯了睡到自然醒的我,现在要每天5点起床,最终要实现在早晨4点起床,然后还要一直坚持完成“神奇的早起”计划,这过程是痛苦的、煎熬的,但我想变得和以前不一样,所以,“坚持每天早起”就是我自己的一份责任,我要有这样的责任感。“早起”不是为了别人谁,不是因为闹钟,而是为了自己,而是因为自己的梦想。如果我们都不能对自己好好负责,那我们还能对什么有高度的责任感呢?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责任感。
在这里我还想请大家一起区分一个概念,“那就是‘承担’责任和‘归咎’责任,这非常重要。‘归咎’责任决定了谁要为错误负责,而‘承担’责任则决定了由谁来推动事情向前发展。”无论曾经发生过什么,谁是谁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抛开过去,必须主动推动自己的人生,踏上新的征程。
五、朋友圈太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靠向什么人,你的生活就会越接近那样的人。想提升你的人生格局,那就去寻找有高格局的人,并努力紧跟。只要你肯想肯行动去找,就一定会找到,甚至他们会被你的强烈信念吸引到你的身边。
在我的身边就有着这样的学习榜样:
人生导师X:自信、笃定、好学、爱分享;
我的朋友F:积极、乐观、善良、善解人意;
我的园长Y:坚强、孝顺、大度、常省己身;
我的同事D:行动力强、阳光自信、心灵手巧;
我的同行H:专注、奋进、热爱生活。
感恩这些朋友们,能有幸遇到,能一直相伴。
六、对个人发展“三心二意”
这一点请记住这句话:
“与其花时间抱怨生活,不如专注于个人发展。”
七、明日复明日的“拖延症”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样珍惜时光的诗句多不胜数,可我们为什么还会有“拖延症”?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人生目标,没有规划好人生路线,当然会像失去定位的旅行,每天只是走一步看一步。某件事是不是必须现在就要做,不清楚,一点紧迫感都没有,所以就会一拖再拖,最终可能就是无疾而终。
相反的,目标设立了十几项,在时间限定内没能完成,心理成本增加,这要如何调节?连续几天都没有完成的,如果是按照要事优先的原则一一进行,且没有效率拖延问题,那说明在目前精力还不够,设立的目标已经超出不适区而进入了妄想区。那就暂时放弃吧,降低心理预期成本,这反而会让我们更集中注意力在更重要的事情上,让它做得更好。
《早起的奇迹》第三章的心得分享就到这儿,希望有更多的伙伴能了解到上面的七个人生误区,早日摆脱平庸,走向非凡。
阅读生活,记录点滴,我是@悦阅生活雪梅,愿和你一起阅读经典,共同成长。在你身边可有愿意激励你与你同行的朋友的,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更多精彩分享,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