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平培反思(一)

竞争,天津,和平区重整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

结合自身处境,我持质疑但仍坚持改革。

竞聘,不应当成唯一标准。原因就是,教师队伍建设,不像建一堵墙推倒重建。原来的老教师总不能不要吧?我作为中层人员都迎合了上层建筑的依托,况且从培训和改革上看,评价标准,直接有导向性。一线教师好像是一个花瓶,每次改革和培训都要清空瓶子,重新装酒!既然是竞聘,处于生命线上的教师就分化了。老教师不可能白白拱手把几十年的“芯片”给年轻人,别人也不可能白白把几十万的“黑科技”给老教师。

倒不如另寻配置机制。

如不下这么大的功夫,津和平区的师资配置恐怕是纸上谈兵。

这里我有一个疑问,如何突破高攀容易下嫁难?

欢迎大家评论一下!

竞和访并用。

花开两技,各表一枝。访,如何访?

每位教师不是凭空生存的,他总有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生活圈,从中可见知识的储备、爱好和偏爱,以及技能和未来方向。

这是一个识人、识人才的过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