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蜜月后结婚,这样才知爱得真不真。”
自从我开始剩女征途后,妈妈就经常给我一些奇奇怪怪的却又莫名有理的忠告。今天听了同事兼好友的故事,我对我妈的佩服之情又上了一个台阶。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情侣之间,其实也可对套用在友情上。
临下班前,同办公室的姑娘雯文突然打开了话匣。
“我跟你说,有些人你真的永远不会想跟他再一起出去旅游的。”
我一脸不解,“严重到这种地步?这人到底是有多奇葩?”
“这还真是一下午都说不完!”
于是,雯文和我分享了她的为期一个礼拜的加州之旅。
起初她只是打算和好友阿晨同去,因此定的酒店房间要么是一张大床,两个女生一起用,要么就是经济双人房。没想到一次旅行前的朋友聚餐,让这趟旅程多了一位同行人晓月。不得不说,晓月的运气不太好,刚下飞机没多久,还没走出LA机场,行李箱的拉杆就坏了;才到酒店房间,咔地一声箱子的滚轮又坏了。雯文和阿晨都劝她到唐人街买个新的箱子,也就20来刀,晓月想也不想就拒绝了。
“你猜怎么着?她说她想省点钱,然后,她居然把她箱子里的行李塞了一部分到我们俩的旅行箱,说减轻点重量这样她不用拖,提着箱子就能走!”
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因为我觉得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个解决方案。晓月的节俭让她想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办法,从某种意义上,她是个“用最少资源解决问题”的能人,但不可置否的是,她完全忽略了他人的感受。
头两天的行程是去迪士尼乐园,她们就将酒店订在了园区附近的小镇上。当晚,由于酒店没有空房,她们三人需要挤在一张大床上。
“ '我是要睡边上的,你们就商量一下谁睡中间吧。'你能想象吗,这是她的原话。”
很多时候,文章的第一段甚至第一句话就奠定了文章的主基调;那么从她们这趟旅程的第一天,我大概可以猜到在接下来的6天里,她们之间肯定也是小摩擦不断。
雯文和晓月其实是同学兼好友,最经常做的就是一起上课一起逛街。但在经历了一连七天都24小时绑定在一起的“蜜月”旅行后,她觉得跟斤斤计较、毫不在乎他人感受的晓月真的很难再当好友知己。在这趟旅程中,她一再迁就忍让,根本无法放松享受。
我不禁反思,我是否在有些时候也陷入了斤斤计较、令他人无所适从的怪圈?我是否有些时候会固执地坚持自己的做法或习惯,完全忽略了周边人的感觉?蔡康永在《说话之道》中提过:别人并不是为了伺候你而存在的。与人交往不需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但要适时地将他人的感受纳入自己的考虑范围,尤其是在需要别人配合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