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勿意必固我。
很多时候,我们习以为常的观点并不是正确的,要学会从对自己习惯性的认同中跳出来,通过反常规的想法,来察觉自己的问题。除了韧性和勇气,还需要有智慧的情绪处理能力和觉察能力。
之前在其他文章里面提到过关于勇气对自我成长的重要性,今天想结合自己最近的感受说一说自己对情绪的理解。
当我们感受到压力的时候,本能会去隔离、回避或者战斗、争论。
正如其他一切不可抗拒的力量一样,你越争论、反抗,压力就越持久强劲。
你越不想去面对它感知到的威胁,去屏蔽他,累积在身体里的情绪,恰恰越能充分说明威胁确实存在,从而引发更多的情绪。
最近拜读了詹妮弗·香农写的《走出猴子思维》这本书,跟生活中的冥想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在强调我们对情绪的敞开,接纳,而詹妮弗·香农这本书让我加深了对冥想的理解,对冥想运用的理念更加的认同,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每日冥想的践行和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情绪,我们不需要完全认同他,他只是一个想要保护你的小孩子;也不需要去回避它,因为这个行为的本身就是对他完全的不理解和不认同,更不需要去和他争论、对抗,你越反抗,他越是难受、情绪完全没有了出口。对的,情绪需要的是被感知,表达,情绪需要的是充分表达的机会。
也就是让他明白“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啦,而且我可以处理好”,你必须给它充分表达的机会。
我们常常听见形容人状态的词语,比如宽容、大度、倾听、接纳、敞开,其实都在传递一个信息,我们需要什么?我们只是想要拥有或者想保护自己。
情绪跟你的朋友一样,需要的是你的倾听,哪怕即使是你无法认同的想法,也不会去反驳对方,一件事情本来就可以有很多种理解,也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去完成,没有对错,我们可以带着善意去拓展我们的行为,而不是去打击、抗争。
从对自己习惯性的反应模式中跳出来,通过观察、正视,来察觉自己的问题,从而做到放下不适宜的东西,拓展自己的行为,开阔人生。
走出猴子思维
给情绪充分表达的机会并不意味着要遵循它的意见。你只需要注意到那些叽叽喳喳的声音,而不去评判它或对它做出反应。
你所需要给予的关注,只要保持听机场广播那样的程度就可以,广播说请你不要让行李离开自己的视线,你听听就好。
无论那个想法到底有多么令你困扰或者重复多少次,你只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注意到就好了。
你只是在旁观照,那也就意味着允许负面想法出现,哪怕是那些可怕到你都不敢跟其他人说的想法,从而训练自己不要把这些想法当作行动召集令。
你在自己和情绪之间营造出一段更加健康的距离,在担忧的过程当中,你变成了一名观察者,而非参与者。
因此,当情绪的叽叽喳喳变得越来越响亮,已经干扰到你的时候,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而此时你的任务就是要旁观这个焦虑的念头。随后,该干嘛就干嘛。要提醒自己,你现在放低了态度,开始理会焦虑之猴的叽叽喳喳,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让它闭嘴。我建议你面对这些念头的时候,说一句简简单单的“谢谢你”,承认这些想法就够了。
没错,要有礼貌!那个小家伙虽然被误导了,但它只是想保护你的安全。就像个爱发脾气的小孩儿,焦虑之猴并不会因为你要跟他讲道理就安静下来。它像火灾警报一样,不容忽视。所以你要有礼貌地对待它,然后该干嘛就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