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和身体都在路上大概就是三毛最真实的写照。仿佛我追莫可及的梦就是她的影子,每篇字仿佛都造成了理想国的一砖一瓦。
她的性子与培云先生截然不同,培云先生更像严父,而三毛大概是我那不靠谱的大姐,或许风尘仆仆但是双眼神采奕奕,看到久不见的我就快步奔扑过来,紧紧抱在怀里肆意揉捏大笑。
一眼爱上是因为她优雅个性的文字,经常引申着用可是从没好好的看过一本她的作品。等到手头的书光了,直奔书店冲着导购员问就直接来了本。就如书名一样,《你是我不及的梦》,三毛也成了我的梦。“我听到有人悄悄说,这是你动了凡心的地方了,这是你永远不及的梦。”历尽磨难的女子还能从她的文字里看到诸多欢乐,是难得的;全文看的飞快,比任意一本都快,就像是她身着一袭长裙窝在藤椅里捧着书在我耳边细细深深的念着就翻到了最后的空白页。
她有另一种让我不可及的生活,她总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的。撒哈拉肯定是她的最爱,排行榜第一位,连给他儿子取得名字都是她,由此可见钟爱之情。写家乡的小红屋那篇我印象最深刻,从她的发现到渴望占有再到精心的布置再到不能一直停留在那的惋惜,我仿佛想客串一把强盗,去把她对这所房子的所有权抢过来。有时仿佛连做梦都想着我心里的那所房子,大概是我内心深处对陶渊明式隐居和随性生活无人打扰的深切渴望。
我总在想,为什么读这本时速度会那么快。细想想,平日里面对的琐碎的事太多,各种人和各种人的各种事都要我费劲心思去猜测,为了不被坑蒙拐骗,为了面对诸多比我更有阅历的人,总是费了太多脑细胞。但与聪明人打交道总是轻松的,只是我的对面坐着一位惯常爱依赖我的“零智商”懒鬼,有时需要“急效救心丸”才能把我拉回来。顺便,看着如今的春光明媚,我却不能去找个理想的地去好好晒场太阳而造成了如今的低气压。生活太累,三毛的书出现的恰如其时,我可以放空脑子不思考地翻页,可以假装我已经在路上,可以短暂的忘掉我正在烦恼的事,假装在流浪,假装是三毛。
不过,她日子里的苦难我可不喜欢去承担。我只是钦佩她是个坚强勇敢的女子,背井离乡的累,丈夫的离开,亲人的渐行渐远,病痛的折磨,这一切我都无法想象也尤其心疼,但我自己不敢想也千万不要经历其中任意一项。正是有这些,我才钦佩三毛这样的女子,渴望化作一般模样流浪在路上。
至今,三毛也一直在路上,刚刚她和我短暂的相见便又欢快的走远了……
(D3 读《你是我不及的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