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传习录》,身感自己学养不够。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 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看到上面这段,知道“知止而后有定”是《大学》里的话,可是,《大学》里的这话是啥意思,前句后句又是什么,一概模糊。
于是,又找到《大学》,读了一番,略有感悟。
我们儒家的先哲们如孔子、孟子,其实是很活泼,很接地气的。他们的思想一点都不刻板。发展到朱熹的时代,就很教条而失去生气了。王阳明在格竹子七天病倒而无所得之后,逐渐开悟,超越理学开创阳明心学,算是把儒道扳回了本来的轨道。
继续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