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孩子爸爸复工,幼儿园迟迟不开学,照顾孩子的重任就全全交给我了。再勤快的妈妈(自我标榜),偶尔也会偷懒想轻松一下。和如今大多数父母一样,想偷懒的时候就把儿子交给电子产品这个最配合的育儿嫂来“照顾”。
儿子坐在沙发上,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屏幕,时而发出哈哈大笑声。我长吁一口气:终于,耳根清静了。午饭时间,我再三提醒儿子洗手吃饭,他对我的提醒置之不理,依然盯着电视屏幕一动不动。这时我有点儿生气,但还是耐心的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提醒:“吃饭时间到啦!”,儿子大吼:“我不吃!我就要看电视!”我直接关了电视,态度强硬的说:“现在是吃饭时间!”儿子嚎啕大哭。
我非常后悔,短暂的轻松后,带来了剧烈的亲子冲突。想起上个月发生的一个新闻,重庆某个区有青春期孩子跳楼自杀,原因是父母没收了他的手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中的真实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吧!青春期孩子的抗挫能力弱、自尊心强;父母一开始没有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电子产品,发现孩子沉迷了就利用权威没收手机等。在我看来,致命的问题是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长期没有得到父母的满足。
虽然儿子才不到4岁,也没有对电子产品产生沉迷的现象。为了防患于未然,我开始思考,如何在满足儿子心理需求的基础上,规范他使用电子产品的方式?我客观的罗列了电子产品为孩子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1.电脑,ipad,手机都是如今线上学习的必备工具。线上学习对比线下课程,优势明显:可回看;时间灵活;还可以节约去到线下培训机构产生的往返路途时间。
2.搜索引擎成为最快给到答案的老师。幼儿期是整个人生最具好奇心的阶段,我的儿子总是追着我问“为什么”,搜索引擎则帮了我的大忙。
3.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看电影、听音乐、阅读、社交等都等通过电子产品达成。
消极方面
1.长时间看电子产品对孩子的视力、颈椎都不好,经常使用电脑还会患上“鼠标手”等新型疾病。
2.从互联网上获取到的信息包罗万象。孩子缺乏判断、甄选的能力,好的坏的全盘接受,容易受负面信息影响。
3.易上瘾。孩子无法完全做到自律,需要他律来规范行为,家长却无法时时刻刻陪伴督促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如此,孩子就容易成瘾于玩游戏,刷抖音等。
最终结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过于严苛,会带来负面影响。以下三点是我暂时能够考虑到的规范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策略。在实际过程中,我还会根据孩子的反应来做微调。
1.规定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及用途(具体的时间和用途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需求来做调整)。例如,每日陪孩子学习线上课程1小时;周末某个固定时间段玩儿30分钟游戏;一天中看动画片不超过2集等。和孩子一起制定使用电子产品的计划时间表,让孩子养成习惯。而不是无限制的允许孩子自己决定玩什么和玩多久。
2.最好的教育是亲身示范、以身作则。首先爸爸妈妈不沉迷游戏,不长时间无节制的刷抖音。另一方面也很重要,教会孩子正确借力电子产品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生活质量。比如:教会孩子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给孩子买书时和孩子一起浏览商品页面,让孩子挑选书籍。
3.最重要的一点是重视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带着孩子阅读、参加户外运动、观察大自然、一家人去电影院看一部优质电影、带孩子旅行······带孩子去做比看动画片,玩游戏更有意义的事。
我的语文老师海生总是说:在地里种满了菜,那块地就不会杂草丛生。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就像是一块空地,父母在这块空地上撒上自由、爱、规则、诚信、自律等等优良的种子,生活中给孩子提供舒适营养的成长环境,孩子终将一天会成长为一棵向阳的参天大树。
回到今天的主题,也就是说,你给到孩子的高质量陪伴时间越多,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的机会也就越少。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沉迷于电子产品了,作为家长是否应该首先找找自身原因呢?
后记:我是一名3岁男孩的妈妈,在过去的3年多时间里我不断在学习贯彻更好的教养方法,过程中有让我和孩子都受益匪浅的,比如坚持了3年的亲子阅读,孩子的语言能力,人际交往,逻辑思维等等表现都很不错 。但我也走过一些弯路,有一段时间把自己工作中的压力和焦虑带给了孩子一度让孩子情绪失控。感谢这一段弯路,倒逼我学习,通过阅读,参加家庭教育顾问师培训,听线上讲座,我会持续不断的去学习成长,同时也会把我所知道的科学的正确的育儿观念和知识在这里分享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科学的教养观念,成为有爱也有知识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