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你知道吗,有这么个人,敢对着中国亿万观众说:“心理学没有用。”
你知道吗,说这话的人,他自己就是吃心理学这碗饭的。
你知道吗,他还用这没有用的心理学,确实帮助到了一些人。
这……好像有点前后矛盾啊?
他怎么就敢说心理学没有用呢?
他,叫李松蔚,北京大学博士毕业,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他,受到著名网络节目《奇葩大会》的邀请,作了题为《没有用的心理学》的演讲。
演讲中,他说:
我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经常对我客户说的是:“我也不知道怎么样会更好,我不懂,我没办法,我做不到……”到现在为止我还没饿死,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应该不应该。
很多事情是我们控制不了的。
我个人非常不喜欢,动不动把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个性和主张,当成一种“病”,一种需要干预的问题。我们日常看到的心理学文章,很多病根本是没有诊断依据的,是有的专家想当然地起了一个名字,比如“讨好型人格”。就算是有诊断依据的病,也只是一部分人投票投出来的一个判断。
他说他有演讲焦虑,但不妨碍他讲下来了。
我很佩服他敢于在众人都在吹捧心理学的有用的时候,站出来,温柔而坚定地说,心理学是没有用的。
他的演讲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要不,高晓松也不会激动地说:心理学成功了。
二
心理学真的是没有用的吗?
其实,这个演讲背后的逻辑是这样的:现在有用的东西太多了,以致于人们都选择困难,知识焦虑了,这个时候,没有用的心理学,就反而显得很有用了。
具体来说,李松蔚在他的演讲中,给出了以下理由。
他认为,心理咨询不是给建议的,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建议。
他认为,心理学是做减法的,是告诉你没有那么多规则,你有你的道理,他有他的道理。
他认为,打破幻想的第一步是去看到现实,当你放弃掌控的时候,会发现反而有很多新的方法。
这些说法,对于追求确定性的人来说,对于凡事都要分个对错的人来说,对于急于求成的人来说,确实是没有用啊。
你说你是学心理学的,你能说出我现在是在想什么的吗,你能马上让我的儿子不再沉迷于玩网络游戏吗?
什么?你不能?那你学心理学有什么用呢?
三
我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中一点一点体会到心理学的“无用之用”的。
有一次,我跟着一个领导下到村里去处理一宗矛盾纠纷。到了现场,领导好激动,冲过去大声对着村民们喊:“谁敢在这里拦路?谁敢在这里拦路?”
我当时吓了一跳,这样处理纠纷法,只怕要出事。没等我出声,矛盾已经激化了,我和那个领导都差点被打。好在村民们并非都是完全无理取闹的人,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该纠纷最终还是平息了。
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平时另外一个领导在处理群众的矛盾纠纷时,总是在那像聊家常一样和群众们扯闲篇,其实并非无用,而是非常有用。这个领导他没有学过心理学,却在无形中运用了心理咨询中倾听、同理、情感反应、具体化等技巧,将矛盾纠纷在无形中化解掉。
我结婚以后,像肥皂剧中的男主角一样,也遭遇了传说中最难处理的婆媳矛盾。
刚开始,晚上睡觉前,我循例会和妻子聊下天,了解一下她和我妈相处得怎么样。
然后妻子就说巴拉巴拉说一大堆。然后我就很激动地说,你应该怎么怎么样做才对。
说完,我就发现我错了,妻子脸色大变,已然是生气了。她抛下一句“你根本就不懂我”,就转过身去不理我了。
和我妈聊天的时候也差不多。我妈巴拉巴拉和我聊一大堆,然后我就说,你等我去告诉她,让她以后怎么怎么做。
说完,我就知道我又错了。老妈脸色大变,怒道:“我怎么生了你这样一个白痴儿子!”不给我煮好吃的了。
我经过反思,终于意识到,原来,是因为我心理学白学了。妻子和我妈之所以愿意和我说,并非希望我出面解决问题,她们是在通过向我倾诉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我倒好,太过积极表现,差点激化了婆媳矛盾。
此后,我乖乖扮演妻子和老妈身边的应声虫,不再给建议,不再主动揽事上身,反而使我渐渐成为了模范丈夫和孝顺儿子,我家的婆媳关系,也渐趋和谐。
四
“现代催眠之父”米尔顿·埃里克森说过:“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可以用说故事的形式解决”。
听起来似乎挺扯的,说故事能顶什么用呢?
故事是这么说的:
“小时候,一匹马游荡到我家农场,没人知道他从哪儿来。父亲骑上马,把它领到路上,只有在马离开大路或走到田里时,才赶它回到大路。于是马很快回到主人家,主人很惊讶,问父亲,你怎么知道他是我的?父亲说,我不知道,但马知道,我所做的只不过是让它一直在路上。”
心理学或许不能马上帮到我们,但是,心理学一直在帮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