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全职妈妈行列里的一员,有两个孩子,女儿8岁,儿子6岁。
2013年我放弃工作做了家庭主妇,四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数不清的崩溃和抓狂。鸡飞狗跳,吵架离婚的日子,我有过;整夜睡不好,天天顶着熊猫眼的状态,我有过;实在是累又不得休息,发火大喊的时候也有过;孩子又吵又哭,恨不得把孩子扔了的心情,也有过;没有经济独立能力,想起未来心里没底,发慌的时候更有过……。
有一天,我决心不再做怨妇,想做个有钱有闲有事做的全职妈妈。为了达到这一点,我开始思索学习提升,并在相夫教子之余开始赚钱,目前做到了经济独立和思想独立。有了两个独立的支撑,我才真正感受到那种心灵自由的畅快和美好。而这一切仅仅源于那么几点心理认知的转变。
第一个转变性认知是:我选择,我承担。
这六个字特别简单,但却是促使我改变的六字真言。回首过去才发现,抱怨抓狂都是因为我没有真正的承担起自己的选择,就像一个根本没长大的孩子。
当我向自己宣布:既然选择了,不管什么结果,哪怕就是被抛弃,我也要勇敢地承担起自己选择的后果。那一刻,我发觉自己长大了,有力量了。
就如汪国真的诗: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
既然选择了做全职妈妈,就不管道路有多么泥泞,因为这是我们的选择。
第二个转变性认知:我有什么?我能做点什么?
有一次特别沮丧的时候,一个知心朋友跟我说:想想你有的,其实你已拥有很多。那句话就像一股清泉,瞬间润泽了我的心田。
想来我是有很多了,老公体贴,孩子健康,我能吃能睡能生气,父母健在,已经很好了。接着我还能有点什么,能干点什么呢?
数来数去就只有两条:
1、 写了20年文章,但没投过稿一毛钱没赚过。——但现在开始可以尝试写写公众号,万一成了呢!
2、 做过6年的产品推广工作,和国外厂家对接。——问问朋友需不需要兼职?
我的全部也就这些了,不是说一个想法三天不行动,基本就不会行动了吗,于是马上开始去做。
第一件事:我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号,一个全职妈妈的号,一个解梦的号。因为对心理学的爱好,经常帮人解梦,有自己的一些粉丝,平时积累了一些案例。目前公众号虽然还没有起色,起码我的方向已经有了,每天看书写文章,很有劲,心里充实。
第二件事:搜罗了一下自己的关系网,联系了一个十年前的同事。他2007年离职以后自己做了公司,他比较了解我以前的工作性质和为人处事,很放心的和我签了兼职合同。月薪6000元,负责和海外厂家的对接工作。当然我联系了不只是这个同事,也联系过其他人,只有这个定下来了。
工作还是蛮轻松的,忙得时候一天做1-4个小时,清闲的时候一天不到20分钟就能处理完工作。
第三件事:由于我比较喜欢心理学,所以报名参加一些心理学课程,课程期间认识了新的朋友。正好遇到一个朋友运营公众号太忙,做不过来,就交给我来帮她打理。每个月付薪水给我,我负责每天更新一篇文章,每月3000元。
此外,我每个月还有2800元的房租收入到账,这笔钱虽然不是靠我的工作赚来的,但每个月也保证了零用开支。
自己有了收入,感觉视野开始开阔了,不再有闷在井底,苦闷而不得解脱的感觉了。继续深挖手里的资源,只觉得还有很多可能有待创造:
比如解梦,开通了打赏,比较多的时候每天都可以有几十块的收入,虽然很少,但说明还是有值得用心的价值的。
我还想起来自己学过德语,B1水平虽然不高,但如果想做这块赚钱,还是可以继续努力学习,练习好口语,做做陪练也有收入的。
甚至可以做做德语文章的翻译,投稿赚赚稿费。
这么一琢磨,发觉自己还有不少潜力可以挖一挖,培养培养的。
一下觉得开心起来,考虑到自己的精力有限,还要顾及家庭和孩子,选择了几件眼前忙得赢的。确定了每天写一两篇文章支撑公众号的发布,同时做做两份兼职工作。
这样有了切实可行的方向,每天生活充实带劲。只想着趁着年级尚轻,能多努力就多努力吧,让自己活出一点精彩。当做的事情是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时,每天有用不完的精力。
这就是所谓:人生的意义,就是活出自己吧。
简单总结下来,我觉得自己有几点感受很受益:
1, 永远不要急功近利的为了赚钱忽略了自己的个人品牌,自己的人格魅力才是终身受益的资源,不知道哪一天我们会用到。
2, 好好数一数自己手里的资源,看看哪些可以进一步深挖。
3, 别小看那么一点点的积累,任何曾经无意的长期的积累,好好经营都可能成为自己受益的源泉。如果实在没有那就从现在开始积累,依然不晚。
《我的前半生》播出的时候,很多全职妈妈心神惶惶,担心自己像子君一样被甩,一无所有。同时子君奋斗职场的精神力量又很鼓舞人心,全职妈妈们痒痒的想去工作,可无奈孩子又离不开而懊恼。
作为一个全职妈妈,我特别赞成妈妈们尽可能有自己的事情做,但不一定非要朝九晚五的上班。用点心挖一挖自己手边的资源,从小事开始积累,总是会不断进步的。兼顾了家,还有自己的收入,我们也一样可以精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