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3 何谓“功利性”
01
吴军在《见识》一书中,反复强调了一系列关键词,比如见识,比如“不要太过功利”。在第三章的最后一节,他讲了这样一句话:
如果我们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去找一本书阅读,未必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概括来说,这句话是对“功利性阅读”的批驳。这引发了我的思考。
在大约一年半前,我刚刚从不认可“功利性阅读”,转变为接受的心态。那时候,在简书、知乎、微信公众号等知识付费平台上,时不时可以看到大小作者对“功利性阅读”的提倡和辩护。
他们指出,从小我们的教育都是在传达“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样的主题思想,而如实地表达对功利的渴望,则难免遭人嗤笑。但实际上,“功利”原本是一个中性词,带着目的、欲望去执行一件事,往往比漫无目的地尝试更容易收获成果,又何乐而不为呢?
上述两个看起来相互矛盾的观点,引发了我探寻它们背后逻辑关联的好奇。对于这样两类拥趸者众的观点,我相信这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谁对谁错的问题。
02
于是我停下来思考,“功利”这个词,到底要怎么理解?如果把词语拆开来看,“功”由一个“工”和一个“力”组成,原意指人出力,后来叠加了“把力用对地方”的意思,指成果、成效。
而“利”,左“禾”右“刀”,原指用镰刀收割庄稼。能让你获得粮食的工具,自然是好东西,后来则引申为好处的意思。
这两个字放在一起,的的确确是一个中性甚至偏褒义的词:一个人付出,并且获得正向的回报,多好。
然而,由于人人都喜欢好东西,在历史文明的演进过程中,伴随着人们对利益的追逐,争斗、心计、伤害纷至沓来。由此,“功利”一词也逐渐被蒙上一层灰色的阴影。纵使东西是好,但如果总会引发伤害,又有谁敢喜欢呢?爱看武侠小说的老铁们,一定很能理解这个道理。
那么,回过头来看这个可褒可贬的词,到底应该怎么对待它呢?
03
咪蒙有一本书,叫做《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出版后曾引发过争议,一边有人嗤之以鼻,另一边却好评如潮。
且不论他人对这本书的评价,我自己很喜欢其中的一句话,叫“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因为它承认每个人的努力”。
这句话人气很高,和连岳在他的公众号中经常表达的一个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他说:年轻人,不要怕谈钱,而要爱钱,尊重钱,并且拼命赚钱。
我们暂先不去管两位作者的整体价值观如何,单看这两句话,我所看到的,是他们在呼吁:
如果你对这个存在着社会阶级和贫富差距的世界不满意,那你就要努力赚钱,通过金钱、名誉或其他成就,来打破人生的阶级和财富差距,这是你向你所认为不公的世界,表达反抗的最佳方式之一。
从这个角度看,“功利”确实不坏。
但是,我们看问题不可能只停留在一个角度。如果一个人一辈子的状态,眼里就只有“功利”二字,而心胸、气魄、格局都短缺,那这一生难免误入歧途。
这个时候再去看吴军强调的“不要太过功利”,就会发现两层启示:
一则,不要用“淡泊名利”这样充满大智慧的词语,来作为个人逃避现实、逃避挫折,没有追求和理想,只敢躲在舒适区内的掩饰。“淡泊名利”,并非让你杜绝现实名利,活在个人幻想中。
二则,如果从未来、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自己的一生,去看自己所处的环境与世界,你会发现,不要只顾及眼前唾手可得的利益,不要短视,而忘记了长远的可能性。当引入“时间”这个变量后,我们会发现,可能现在觉得非常重要的事物,在不久以后,什么都不是。
04
回头去看上面的这场思辨,我发现这不过是一个“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认知螺旋提升的过程。
小时候的教育,某种程度上看,是从更高的境界在启迪我们,只是我们自己那时未得要领,或者在刻板的教育中错过了一次次洞察的机会。
Octavia于2018.7.13
前情了解:Day1&Day2 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