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不间断地阅读一个人的文章让这个人发自内心地产生了幸福的体验,那么意味着什么。
是否意味着这个人通过作者的视角开始打破了过去的认知和对生活的看法,开始用新的态度去面对事物?
这听起来不可思议,就像我一个朋友深信,一个人思想是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的。
但是我不以为然,我认为是可以。就好比我初中就听说过有个残疾人因为看了古龙写的书从轮椅上站了起来的传奇故事。
身,可以在泥泞中挣扎,但心,必须在白云中徜徉。
下面我要说的作家是雾满拦江,一个不止一位读者反应看了他的文章感觉幸福的当代作家。
这两天一直在看他写的散文,他的文笔既不典雅又不深刻,但其中承载的思想,强烈的故事性和生动感,可以说用话术小王子的方式做到了文以载道。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讲的是复旦大学投毒案。
探讨了为什么一个高学历高智商的大学生会去做这样一件正常人看来都没有常识的事,事后还丝毫不会有违反法纪的概念?
他的结论是这个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好比教会一匹马算算术题,在强大的条件反射机制面前,任何生物都能做到把一个毫不了解的学科做到应试上的胜利。
就好比我以前自以为擅长的物理和英语,其实除了会做几个题以外一无所知。还是无法运用他们去帮助生活认识世界。
这样的成长环境下,一个学生很容易对真实生活社会常识缺乏认知沦为高分低能的悲剧。
说得简直让人无言以对啊,,,66666
这就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为肥胖很苦恼的朋友,当我建议他去健身房办卡健身时他告诉我无意义,并且说了一堆自认为对的理由。
这些理由在我看来也许不都正确,毕竟每个人的知识结构都很不同。
但他至少会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思考这件事对自己生活的意义在哪里,思考他付出时间和汗水后获得的是否能在他的人生中找到了利弊的平衡。
也许过两年他会后悔今天所想的一切,但是没有办法,这就是认知的局限也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伤痛。
不管怎么样,开始了思考,就是从懵懂状态下迈出的第一步。
试问,当年我们被困应试教育囫囵,思考过学习语数外是为什么吗,思考重文轻武危害有多大吗,思考不参加社会实践不谈恋爱会对人生有多大伤害吗?
我们没有。
于是被迫在一个不能成长的怪圈里面转了很多年,还自以为为了父母我已经学会很多了,为了让老师满意我也牺牲不少了。
最后老师家长学生三败俱伤,,看看我们周边,看看新闻,这种例子多过你想像。
最后还是用雾满拦江的一句话做结尾吧,想法荒谬很正常,不做是大错。
因为至少你想了,想,就能帮助你从旧有的模式中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