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次三经
【导读】
《北次三经》中记载了从太行山到无逢山共计四十六座山的地理分布、山川物产。这些山大致分布在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内蒙古境内。其中为大家所熟知的有太行山、王屋山、燕山等。
经中提到了“精卫填海”的神话,并且记载了各种飞禽走兽。如能飞翔的天马、健壮威武的领胡、一身兼具雌雄二性的象蛇、四翅六眼三只脚的酸与、歌声美妙的黄莺等。
【原文】
3.44 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有兽焉,其状如羚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其名曰䮝(hún),善还(xuán),其鸣自訆(jiào同“叫”)。有鸟焉,其状如鹊,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䴅(bēn),是善惊,其鸣自詨(xiào)。
【译文】
北次三经中的首列山系,名叫太行山(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的太行山)。太行山中的第一座山名叫归山(指陕西阳城与河南济源的分界山大乐岭),山上有金和玉,山下有青绿色的玉石。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羚羊,头上有四只角,长着马一样的尾巴、鸡一样的爪子,它的名字叫䮝,这种兽善于旋转起舞,发出的声音像是在自呼其名。
山中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喜鹊,身上有白色的羽毛,长着红色的尾巴,六只脚,它的名字叫䴅,这种鸟十分容易受惊,发出的叫声像是在喊自己的名字。
【原文】
3.45 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䱱(tí)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译文】
再往东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龙侯山(龙侯山今刑台五指山),山上不长草木,有很多金和玉。
决决水(一说指今河南济源市的白涧河)发源于此山,向东流入黄河。
水中有很多大鲵,它的形状像鲇鱼,身上长着四只脚,发出的声音就像婴儿的哭啼声,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得痴呆病。
拓展:
【䱱鱼】
就是大鲵,因其叫声如婴儿啼哭,所以俗称娃娃鱼,是一种珍贵的两栖类动物。
相传东汉末年,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为逃避战乱,带着妻子来到了荒无人烟的武陵山区。
老两口身体虚弱、饥寒交迫,眼看已经走投无路了,就在他们准备投水自尽之际,忽然发现澧水尽头的深渊中有一群长着四条腿的鱼,于是钓来几尾充饥。
没想到,这种鱼不但肉味鲜美,而且两人吃完之后,如同枯木逢春,白发变黑发,脱落的牙齿又重新长出。之后,他们一直居住在这里,还生下了几个孩子。
一天,道教创教人张道陵寻药来此,向这位老者讨要一碗汤喝,喝下之后顿感体轻气爽。忽然一道光闪过,道士眼前浮现出两条鱼头尾相交的景象。
之后,老者向他讲述了自己的离奇经历。道士听后到深渊中察看,顿悟了阴阳变化的玄机,由此创建了太极图,并给这种鱼起名为大鲵,意思是送儿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