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周的线上读书会开始了,本周阅读的内容是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这是黑塞写的一篇关于读书的随笔,是高中语文的课本内容。文章选取了杨武能的译本,是《如何阅读世界文学》和《书的魔力》两篇文章的节选与拼接。
今天,不对文章进行结构、内容分析,只是先记录一些阅读过程中有感而发的思考:
1、教养的习得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或许持续终生,也或许随时戛然而止。完全取决于个人对于教养的期待以及自己可以付之于的行动。
2、教养的修行没有任何目的和功利性,只是自己积极、主动、向上的意识。不以某种能力的提升为前提,只为让自己找到生活的意义(也可以理解为,在为“人什么活着?”这样的问题,给自己找一个积极的答案)
3、书永远也读不尽,关键在于自己在每一次阅读中可以收获些什么?这些收获才是带给自己最宝贵的财富。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式的浏览群书,就算数量看上去十分可观,其实收效甚微。通过阅读实现自己教养的提升,更重要的在于把书读精,而非纯粹的读多。
4、何谓可教养的客体?对阅读的内容充满尊重与敬畏之心,本着求学态度而来的人。只有秉持这种态度的人,在阅读时才会对阅读的内容充满喜爱之情,才会主动品读内容,思考收获,才会让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从思维、意识、认知、行为、语言、心灵等方面都得到升华,实现自身教养的提升。否则就变成只是单纯的灌输内容,不是出于自己喜爱而去完成的阅读,是无法帮助自己获得真正的教养。
5、何谓辛苦?何为快乐?生活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消磨自己的时光,沉浸在所谓的快乐中,就是生活的意义么?很明显并不是,《青鸟》一书给了我们答案 —— 那些虚假的幸福,享受过后留给自己的只有虚度和痛苦。
6、为何书籍会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个人理解:阅读会占据享乐生活的时间,尤其阅读杰作,需要花费更多力气、精力和时间,去思考与自问,这样的阅读让自己的精神生活充满痛苦的折磨,这种精神世界苦行僧式的修行方式,自然会让很多人将其列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7、我们该如何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这是一种阅读态度和阅读行为的体现,只有愿意为之付出时间、精力、思想以及长期坚持的人,才能换来杰作带给自己的启发,还有思想认知上的升华。如果我们只停驻于阅读的表面内容,而不做更深入的思考与反思,换来的也只能是抓取到浮于表面的流行元素,无法参透杰作中的精髓内容。诚如自己在读《为什么读经典》一文中,以为自己读懂了作者的用意,最后发现完全是南辕北辙式的理解。
8、让自己做一个读书家;让自己学会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让自己不断在书的海洋中发现新的世界,挖掘新的宝藏;让自己通过阅读,变成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