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优秀的人,都有阅读的好习惯。
有人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每年还能阅读上100本书。
也有人一年阅读不到1本书。
其实阅读所带来的好处,大部分人都是很知道的。喜欢同一本书的人,肯定比喜欢同一件衣服的人更有共同语言。
在阅读的时候我们通常也会面临三大问题: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全世界有上亿本的图书,无论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有成千上万的书籍,如何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我的建议是尽可能选择跟自己专业或工作范畴相关的书籍,然后选择几本行业最有代表的书来阅读,这样可以解决工作上遇见的一些问题。
工作效率高了自然就有时间来阅读其它领域的书籍,慢慢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比如一个品牌设计师,最相关的就是设计类和品牌类书籍。
可以先选择设计领域的《设计心理学》、《设计中的设计》、《设计是什么?》《视觉锤》等等比较具有代表书籍来阅读。
然后在选择品牌类书籍《品牌的起源》、《定位》、《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进行阅读,读完了这些之后可以读一些沟通类,历史类书籍。
慢慢建立专业知识矩阵,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角度就不一样了。
怎样快速阅读一本书
以上推荐的书籍几本都是几十万字,里面都是比较枯燥的文字理论,如果每天阅读一点点,那么可能一年最多只能阅读一本左右。
任何事情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是有原因的。
阅读也一样,今天主要来分享如何快速阅读,也就是在短时间内阅读一本书籍。
克里斯蒂安·葛朗宁写过一本书叫《快速阅读》,这是一本阅读类的工具书,教我们全面提升阅读速度和质量。
我觉得非常的不错,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在阅读之前我们可以:
1. 整体浏览
当我们选择好了一本书,应该先看看目录、各级标题,快速地把书中的重点部分先看一遍,了解接下来读这本书的节奏。
2. 粗读
如果把一本书比作一锅肉汤,那么粗读要做的就是把里面的肉给挑出来,也就是把精华部分给挑出来。
精华一般都是在一篇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如果是纸质书,可以在书的旁边标记重点。
如果是电子书,也可以把觉得好的文章、段落标记下来。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3. 有重点地阅读
粗读过后,你可以把书扔到一边,然后休息一会儿,回想整本书的内容,没有印象的内容就是不重要的内容,有印象的内容就是重点,这一部分就需要细读、精读。
阅读里面的一些技巧:
1. 借助手指强行拉快眼球的移动速度
用手指辅助,在每一行的文字下面快速地移动,眼睛就会自动地跟上手指的速度。
也可以帮助你集中注意力,强行地帮你提升眼球的移动速度。
2. 找关键词
阅读高手在看一段文字的时候,就是在找语义单元,也叫做关键词。不要以字和以句为单位,而是要以段为单位,一段话、一段话地理解。
关键词一般是名词和动词,快速阅读就是要把眼睛快速聚焦到关键词上面。
关键词一般在每段话的开头或结尾,绝大部分是在段落的开头。
3. 拓展视野
就是一次性读更多的字。可以在书中找一段话,用卡片把这段字给遮住,快速地上下移动,然后再遮上这一段文字。
在闪过几次之后,闭上眼睛回想一下刚才看到的内容,这样的练习可以帮你慢慢地扩大自己的视线范围。
4. 主动
带着问题去读,你的效率才会更高。要不断地问,这个作者想说什么,作者写这段话的用意是什么。
带着预测去读,一边读一边梳理作者的写作结构,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
5. 控制好节奏
阅读不要一味求快,要在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
快速阅读不是为了让我们一味地加快速度,而是要学会掌握阅读的节奏。
6. 抛掉没有读完的内疚感
如果你对一篇文章无感、对一本书无感,就可以直接去读下一本,千万不要被一本书给套住。
放轻松,抱着聊天的心态去看一本书,抛掉没有读完就感觉内疚的心态,这会对你的阅读更加有帮助。
坚持阅读的方法
很多时候选择好书籍,也知道阅读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但是还是没有坚持阅读。
所以分享几个坚持阅读的方法:
1. 设定小目标
《朗读者》是由董卿主持文化类节目,还担任了制片人。这个节目我非常喜欢,总让人在浮躁的时代能沉浸下来去品味书籍。
在接受《环球人物》采访中说道:“我一直保持每天睡觉之前一个小时的阅读,这个几乎是雷打不动的。”
每天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比如看半小时,或者看5页这些都可以,看完就可以做别的事情,明天接着再看。这样的好处就是让自己不会有太大压力,时间久了慢慢就养成习惯了。
2. 卧室不要放电子产品
董卿还说"卧室里没有电视机没有手机,没有任何电子产品,这是我的一个习惯,安安静静的看会儿书就可以睡觉了。"
这绝对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没有了手机就不会分心,不会因为谁发了一条微信就导致忍不住要看一眼。
3. 利用碎片化时间
利用零碎的时间阅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这样的方式,一年下来都能读完很多书。
坐地铁、等电梯、上厕所这些琐碎的时间都可以下载电子书阅读。出差或者旅途中,都随身携带书籍,在火车上、飞机上这些时间都可以利用起来阅读。
4. 善于分享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希望有结果,就像我们付出都希望有回报一样。
比如我们发了朋友圈,就会马上关心有没人点赞或者评论,不管在互联网还是日常生活中,互动和反馈可以让我们对某件事持续关注。
从心理学来讲,即刻反馈能提升我们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赫尔曼·黑塞说过:“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文章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