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老圃
时间 / 甲午十月
地点 / 青石山房
童年,除周六周日要到生产队上劳动,周一到周五放学以后,放下书包,挎着粪箕子,粪箕子里放上一把抹子,顺着村边的大道,沿着马车车轮轧过的痕迹拾粪。那年月,化肥还没出世,庄稼人种庄稼都用农家肥,听老人们总说“庄稼一枝花,全凭肥当家”。
春天,把种子种下去,上面撒上粪,培上土,再经过一场透雨,第二天小苗就齐刷刷地汆了出来,颜色嫩绿,很是喜人!播种时,粪上得越多,小苗长得越茁壮,所以,庄稼人重视肥料。每家都给上学的孩子们准备了拾粪的工具。
其实,除孩子们拾粪,大人们也是常做的,只是大人们拾粪的家伙和孩子们的略有区别而已。
大人们用的粪箕子还要装上一个木头背梁,制作时要精选一棵顺溜笔直的小树干,掐头去尾后,根据自己的身形,再放入做饭后的炕灰中,让树干变得柔软,热煨(窝)出理想的弯度,粗看起来很像过去白瓷茶杯把手,只是每家的略有不同而已。
煨(窝)好后要压上石块,使其形状不变,待热度褪尽,拿掉石块再用绳子固牢,以防变形,放上三五天再安装到粪簧子上,用铁丝或麻绳捆紧,非常好使,一劳永逸。
使用这种带梁的粪箕子,背在肩头上,再配上长把的粪勺,粪勺往后一甩,正好不偏不倚地搭在粪箕子的梁上,胳膊夹住粪勺杆,左手拿着一尺长短的旱烟袋,边走边吐着烟圈,显得神气活现。
有时遇见孩子们和大人们抢粪,他们抡起粪勺照准孩子们的屁股就是几下子,孩子们疼得直叫唤就跑开了。
孩子们总是粘着马车,一是能拾到马粪,二是能坐二等车,所谓二等车,就是车最后面两个突出的车沿。
车的中间是用高粱杆或者木板做的围墙,里面装满粪土,有时后面只剩下一尺左右的余地。将粪箕子挂到另一边的车沿上,自己坐在这边的车沿上,手紧紧地握牢粪簾子的上沿。
有时碰到厉害的车把式,看到拾粪的小孩要搭车,便挥起鞭子叭叭地打过来,鞭稍在孩子们的头上响个不停,孩子们吓得赶紧逃之天天,躲得远远地向着走远的马车发狠做鬼脸。但也有时候孩子们趁车把式不注意,悄悄地坐了上去,车把式发现也就听之任之了。
那年月,穷得叮当响,生产队只有三两辆大车,拾粪的孩子多,多得几乎比粪还多!现在回想起来,拾粪只是打发孩子们放学后时光的一种营生,至于拾多少粪,大人们并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