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亿!拍场红人李可染,又一天价作品诞生
12月2日的保利秋拍,李可染创作于1964年的《万水千山图》拍出2.07亿。该画抒写毛泽东长征诗意,画面横向展现,重山叠积,红军队伍沿狭窄山路从左往右横越画面,山体以浓墨重色写成,并敷染偏暖赭的红色,以留白形成的山路、水道穿插其间。整幅画结构规整,气象万千,是新中国美术史中的里程碑,也是李可染个人创作历程中的重要代表作。
请注意1964年,这个对李可染是非常重要的创作年份。同年,荣宝斋以80元向李可染订购了一幅《万山红遍》,最终此画在2015年以1.84亿成交。
而在李可染历年成交作品中,在2012年经由北京保利春拍中,也有一幅《万山红遍》,当时成交价格为2.9325亿元,那幅万山红遍创作于1964年,尺寸131×84cm,2015拍出的《万山红遍》是尺寸最小的。
《万山红遍》的深意,你能读懂吗?
看到这里,有些人会迷糊,哪来这么多《万山红遍》。小编也是查了相关资料才发现。
这里要科普一下,《万山红遍》不是一幅画,确切的说是一组画,一共有七幅。
《万山红遍》以毛主席《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画工独特,扣人心弦,充分体现李可染“新”山水画艺术精华。
为了突出“红”,李可染运用了大量浓密朱砂点,使画面效果格外强烈,视觉魅力非凡,并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对比,层次丰富;林间的白墙、山上的飞瀑和山下的流泉,互相衬托,极具气势,形成了画面的亮色,而前景的溪涧则为庄严壮观的画面增添了动感。
据说《万山红遍》中的红色颜料也是十分讲究的,是已经失传的乾隆御用红朱砂,所剩的量也就只能让李可染先生创作七幅。这种红色朱砂打造出来的效果,至今没有找到能替代的颜料。但这点还是要看到实物再下定论,毕竟看照片和实地看,给人的震撼肯定是不可言喻的。
我们大体理一下七张的归宿。
李先生的第一张作品是被自己家人收藏的,但在1999年被家人以四百万的价格卖出,最后流入海外藏家手中。
第二张捐赠给了中国美术馆,然后荣宝斋得到了两张,荣宝斋的其中一张就是2015年卖出1.8亿的那张。(我都怀疑御用朱砂颜料是荣宝斋提供给李可染的,要不然能给两张)
剩下三张北京画院两张,海外藏家一张。
时过境迁,加上一些兜兜转转,那到现在最后的结果就是:中国美术馆、荣宝斋人手一张,北京画院两张,其余三张在私人藏家手里。
看来,如果想看到真迹,还是可以去中国美术馆一睹风采。
李可染是谁?
李可染被很多人说是中国山水画集大成者,新中国绘画艺术革新的先驱,他使中国山水画有了新的生命。但要知道在他那个时代,有一段时间,西方绘画艺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冲击是非常大的。
中国山水画巅峰很多人觉得是在宋,宋代讲究格物,崇尚文人,加上宋徽宗又是一个爱画狂人,自己的艺术素养很高。所以宋代是中国艺术一个高峰。
到了清末,西方对中国的入侵,他的文化也给当时的中国年轻人带来了冲击,就好比以前学的都是孔孟之道,一下子有人跟你讲人权讲平等,那肯定心灵会被震撼。
就拿艺术来讲,西方艺术作品的立体感、阴影、光线,说白就2D到3D,给当时的传统绘画有很大的冲击。之前我们说过的潘天寿大师,在当时执教的学校就被校长劝着说,让他改教西方的人物画。那个时候潘天寿上课,也就一两个学生,别的都跑去学西方艺术了。
还有赵无极,他在那个时候就是西化的代表,在国立美专,就现今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根本都不肯上传统课,一上课就逃课,最后到法国去学习纯正西方艺术。虽说赵无极最后那些流传于世,卖出天价的作品,不就是从中国传统泼墨山水画中萃取了灵感。一个一开始看不上中国传统艺术,最后还是靠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绘画技巧结合,迎合现代审美创作出经典作品的画家,只能呵呵,反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哈姆雷特。
咱们还是继续来说李可染。要知道李可染有两位师傅十分有名,黄宾虹和齐白石。他还有一名亦师亦友的挚友,对他的艺术生涯起到了转折性的推进。没有他,李可染就不能拜齐白石为师,就不会对中国山水画的变革有如此之大的影响。他就是徐悲鸿。
李可染的经历还是十分曲折的,他是贫苦人家出身,之前介绍的很多画家,要不都是富家公子,有钱能学画。要不就是家里看上去就有优秀的绘画基因。但李可染不是,他是绝对的草根。
那作为草根出身的那李可染究竟是怎么推动中国山水画革新的,我们下期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