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广州冷风阴钻,自己身上的衣服一日比一日添多一件,添了还是觉得冷。小女儿比较正常,会喊冷,也跟得上日添一件的节奏。唯有大女儿,昨日当面允诺再穿上一件小背心,尔后背着偷偷脱掉出门,当时看到这件刺目的小背心时,顿觉心口一紧。一紧之外也就算了,帮她重新挂好。安慰自己有一种冷只是“妈妈觉得你冷”。今日早上,为她另选了一款时尚点的背心,她稍许不情愿但也乖乖穿上了。不一会儿听她说再见出门去。没过一二分钟,又听大嗓门呼我:妈妈,快开门。正奇怪怎么又回来了,她急呼:快帮我拿红领巾和饭盒。配合着递给她两件宝,顿时又看到她脱了背心,心中怒火一下上来了,怪不得又忘了红领巾又忘了饭盒,原来又偷偷脱背心去了。我也不想和她说再见,送她四个字:自做自受。
她说过,她不冷,她说过,穿得太多会被同学笑话。
我只觉得:这样你会冷。
突然想起昨天晚上,我们仨人的对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失明又聋哑的小主人公海伦,在她二岁多点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而导致聋哑失明。她无法倾述,无法表达,内心充满痛苦,发脾气撕吼以及欺负妹妹是她常做的发泄途径。
后来,经过她父母不懈的努力,为她找来了一位专业又善解人意的老师-沙莉文小姐。老师带着她触摸她可以触及到的物体,并告诉她每一个物体都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名字,带着她呼吸感受日月星辰冷暖交替以及各种甜蜜芬芳的大自然的气息,同样每种气味每种感觉也有它们各自的名字。
有一天,她因为迟迟无法理解“水”和“水杯”的区别,心生恼怒,撕碎了一直陪伴着她的布娃娃。老师没有说什么,默默地收拾好了碎片。隔天,老师问她:什么是爱? 她不知道什么是爱,她触摸过的东西中没有一样东西的名字是叫爱的。她坐下来想了很久,良久的思考让她顿悟到:原来脑中还有思想,那些并不像物体一样存在的东西,它们是空的,它们没有名字,但是它们是存在的。
故事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三个也一起展开了讨论,你的脑子中会“想”些什么,你认为什么是“爱”。
优优说,她会想,想她曾经的幼儿园同学,想她曾经的幼儿园老师,也会想到现在的新同学,新老师,以及想到她特别好的小朋友,会想念外公,想念爷爷。说着说着,红了眼眶,哭了。
你说,你会想到美食,想到你的好友,想到你的闺蜜,想到“欺负”过你的人。
优优说,爱是一种陪伴。
你说,爱让你想到曾经你“喜欢”过的人们。
我说,“爱”是一个人心中有“别人”,心中不再是只有他自己,他能看到别人,感受到别人。
就像海伦,当她领悟到爱的涵义之后,她非常后悔撕碎了一直陪伴着她的布娃娃,她找到娃娃的碎片,拾起来想要重新再拼好她。
我们讨论得很热烈,时间有限,考虑到必要的睡眠,讨论到这里就停止了。
今天,当我坐下来,自我反省这一天的时候。我想,你也辛苦了,努力让我高兴违心穿了两次背心,心急火撩怕迟到还得再脱两次背心。
我当然深爱你们,可是到底我要怎样“爱”你们呢。
我还是会问你,冷吗?还是会提醒你要不要多穿点?你可以清楚的告诉我:妈妈,我不冷。
又僻如优优,她会喊着:妈妈,你都不关心我,你都不给我背心穿。
我总是会回答她:等你需要的时候,妈妈都会给你的。
愿我们如此这般,全情投入到当下。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李自健的油画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