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一部奇书。鲁迅先生说过不同的读者从中能看见不同的东西。不同的年龄去看,感悟也不同。年轻时读红楼梦主要聚焦于宝黛钗的感情纠葛,特别是觉得黛玉的才情容貌必须居十二钗之首;黛玉喜,我也高兴;黛玉恼,跟着悲伤。每每读到“林黛玉焚稿断痴情”时,心如刀绞,柔肠寸断;再看到“释旧憾情婢感痴郎”中紫娟抢白宝玉,才觉得解气......那是年少的认知。现在再读,情绪平复了许多,没有了大喜大悲,反而多了一种悲悯之心,关注到更多的小人物。今天说说刘老老。
一进荣国府~顽强的生命力
刘老老是久经世代的农村老寡妇,是狗儿的岳母。狗儿姓王,祖上和王夫人之父连了宗,认作侄儿。但狗儿之祖早故,家业逐渐萧条,只好回到老村老家生活,境况艰难。秋尽冬初的时候,因家里缺食少穿,不想办法解决,只喝闷酒、发脾气。刘老老就出主意并决定带着孙子板儿一起去荣国府找王夫人,或因当日的情分得些好处。
天可怜见,虽然只能硬着头皮(书中用到“蹭”字),虽然心中慌乱时就骂板儿,但好在结局圆满,凤姐给了二十两银子和一串钱,一家人可以安然过冬了。
我们面对各种困境,多半也会像狗儿一样,怨天尤人,不知所措,甚至有畏难情绪。刘老老却有顽强的生命力,不抱怨、不坐以待毙。虽说要去求人,而且去求阶层差了很多的豪门,可能连看门的下人都不愿意通报,还是要去走一遭,万一事情办成了呢?但愿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有顽强的毅力去直面困难。
二进荣国府~不卑不亢的心态
刘老老二进荣国府,是因为遇到丰年,瓜果菜蔬丰盛,把头一起摘下的“尖儿”,专门送来给公子小姐们尝鲜。这一节也是我最喜欢阅读的章节,因为里面没有了哀怨、使小性子,没有了三六九等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有的只是大观园的明媚和欢声笑语。用蒋勋老师的话说,贵族的生活本来是多么荒凉,刘老老的到来使他们知道还有生命差别如此之大的人。刘老老这次的表现可以说是不亢不卑,宽厚诚恳。
从初次见到贾母的几番对话,虽然年龄比贾母大,身体比贾母好,确说自己生来是受苦的,身体好是要种庄稼。姿态很低,但并不让人觉得是自卑,反而感觉诚恳;讲雪地抽柴的故事,让宝玉心心念念,非要寻根究底;在大观园里,头上被鲜花插满,不但不生气,反说是老风流才好;入宴时配合鸳鸯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笑翻了众人;行酒令按庄稼人本色说“大火烧了毛毛虫”,确也押韵;吃茄鲞时,说茄子若是这个味,就不种庄稼了,只种茄子;甚至在宝玉房中醉卧......可以说是笑料百出,让大家着实痛快了几日。
刘老老是甘愿被众人取笑吗?她其实很清楚大家就是为了取乐,哄着贾母开心,并没有恶意,她就用自己的本色加以配合。这样表现的结果是什么?走的时候带了一百多两银子、几匹绸子、一口袋粳米、各样果子,很希缺的药,生日节下众人孝敬贾母的新衣服(如同今天的大牌奢侈品)......甚至还有妙玉嫌弃刘老老喝过的成窑钟子,满满当当、应有尽有,家道从此兴旺也未可知。
探病熙凤,智救巧姐~忠厚善良又有智慧
患难之处见人心。得知贾府被抄,贾母仙逝,刘老老要进城哭老太太,也见到了病入膏肓的凤姐。此时凤姐因抄家之事已众叛亲离,刘老老为她求神祷告,得些安慰。后来趁贾链不在,贾环、贾芸等人要将巧姐买给外蕃作妾,千钧一发之际,恰好刘老老赶来,将巧姐接到自己乡下家里,躲过了一劫。
巧姐的判词中写到:“......幸娘亲,幸娘亲......”幸亏当日凤姐接济刘老老,刘老老又是感恩图报,善良忠厚之人,就应验了她给巧姐起名时说“遇难成祥,逢凶化吉”都从这“巧”字儿来。
刘老老,一个卑微穷苦的乡下老妪,在面临困境时,没有自怨自艾;与豪门交结不亢不卑;在患难中不忘报恩......表面粗鄙,实则智慧过人。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未知的世界面前,也像“刘老老进大观园”一般,愿我们也有刘老老的智慧、胸襟和品德,以自己的本色,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在这广袤的天地间,做一个堂堂正正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