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机会接触林徽因,便甚是喜欢于是恶补了许久,多次读到她与徐志摩,再遇“再别康桥”
不经意间有一种凄凉从心底而然,才子佳人在错的时间遇见,康桥下,多少次对望,多少次回眸一一闪现: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正如我联想的,徽因走进志摩的视线,是不经意间,轻轻的走入而徐志摩走入林的内心,是轻轻的渗透,双方被彼此相互吸引着,没有安排,没有刻意的去吸引,就在不经意间,在彼此间留下深痕,每次相遇后的分离就如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衬托着十六岁,正是青春年华的林徽因在康桥之下,遇到才气纵横的徐志摩,或许牵手,或许并肩,对奕诗文,讲述国外风情;所以有从波光里徐志摩看到的艳影,因为他把她想成精神伴侣,是仅有的,是对的人;所以他快速的投入进去,猛烈的追求开来,用林徽因的回应:志摩的爱太浓烈,那炙热的温度正如曼陀罗,这种花开之时就是凄美的开始,所以理性的徽因还是回绝了徐的柔情蜜意和那份炙热的爱,选择了合适自己的梁思成。
但是徐志摩认定的人,就会一直抱着丝丝希望继续追求下去,他就是那个与事挥洒自如,对友谈笑自若,即使走入红尘中也是心中无妓,随意洒脱的模样,面对诗歌的认真,没有丝毫的矫伪,那种痴和那种孩子似的认真,令当时的文人墨客惊讶无比,也是这番才情深深的吸引了林徽因。
就是这样的徐志摩,为了争取到林的芳心,穿越大西洋走遍半个中国追寻着林徽因,始终点燃着自己的希望,哪怕她的身边已经有人相陪。
了解一段关于徐志摩的追爱事情后,再来读遍“再别康桥”,彷若能读懂每个文字内描述的画面,又能领悟字里的心酸,康桥是他们原来热恋的地方,如今再重温,却是孤影一人,独自徘徊,昔日的画面反复出现,可惜他的那朵白莲却在别处盛开。
千般的不舍于“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中:不舍如何,炙热的爱又如何,他心中的徽因只存在于曾今的美好,在他们共同的记忆里,未来的路固然不是一起走,所以徐是沉默着自己,无奈于当晚。
一首诗,第一次会面是因为诗词优美,第二次会面时,每一句,打动着我,每个字让我想到背后的故事,一句一画面,一个才子,一个佳人,眼神交汇处还可以看出彼此的相惜,但却静止于时,再往下体会,有种泪是无声的,只是在心底撕心裂肺,为才子的惋惜而已。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沈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满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酒不醉人人自醉,我想诗也一样,如你和我一般,也是一起沉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