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收到唐振常先生的《川上集》,买此书主要因为网友推荐,他晒出的目录中有《曾·左·李》、《李二先生非汉奸》二文吸引了我。从标题看,他应该是挺李或至少替李辩解的,因为他是专业的历史学者,所以我想知道他会怎么说。以下边看边写,先来看《曾·左·李》一文。
果不其然,唐先生的这篇文章颇多可议之处——至少在我看来。唐先生称“左李都由曾国藩提携推荐而出人头地,位登公卿,李鸿章更出于曾国藩之门”,这句话应该是沿袭前人的看法,但并非事实,左宗棠能够出人头地,如果讲提携之功,首先要推骆秉章,其次是张亮基的率先使用和充分信任,此外对左帮助最大的则无疑是胡林翼。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左个人的能力。所以樊燮案中“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说法才不那么突兀,此案了结后清廷有意让左入川督办四川军务,后来才改以四品京堂候补襄办曾国藩军务。很明显,清廷已经有了重用左宗棠的意图。其实早在咸丰六年前后,因为多位大臣保荐,咸丰帝就已留意到左,“凡两湖之人及官于两湖者,入见无不垂询及之”。我们再看一段王闿运的说法:
“世皆言左由曾荐,当密寄问曾时,曾复奏左未能当一面,恭王违众用之。”(陈兆奎:《王志》卷一《论道咸以来事》。)
当然,后来曾还是密荐左出任浙抚,可能是迫于形势而改变主意,尤其是,推荐资历更浅且未立多大功劳的李出任苏抚、却不推荐湘系事实上的二号人物左,也实在说不过去。(不过最早推荐左出任浙抚的却不是曾,而是给事中高延祜。)而曾推荐左,并非出于善心或恩赐,而是因为左在江西战场的表现,多次挽救曾于绝境,扭转战局。
再看唐先生这句:“狂不是毛病,宗棠最大病,是霸,对谁皆霸。”好像左霸凌了曾,这就是瞎扯了,大概是受《清史稿》“论者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信哉”一句的影响。左自傲或自负有之,与曾争执也有之,但绝谈不上“霸”。
唐先生又言:“曾国藩知人之明,举人之功,当世推第一人。”这也不太准确。确实,左宗棠在挽曾联中称“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但那主要是指曾识拔刘松山这点,并且出于对曾将刘部划归自己统率的感激,事实上曾最大的失误是保举了李,导致了整个湘系被淮系取代的严重后果,并且给国家带来了很大危害,这大概是左后来提到曾国藩就要大骂的隐晦原因。
文中又言:“接着为骆秉章劾罢总兵樊燮之事,涉及宗棠,诏令对簿武昌,国藩与胡林翼皆上言宗棠无罪,且荐其才可大用。”这么写也容易误导读者,左无罪主要是潘祖荫的奏保起了作用,曾、胡是事后才上章,涉及左的任用问题。
又言:“曾氏家族之最盛日,宗棠之名声日上时,宗棠于国藩已不是那么佩服,尤其对于曾国荃,厌恶已极,虽兄弟贤愚有异,宗棠未必能不移其厌心于乃兄。”此处存疑,左对曾国荃“厌恶已极”的说法首次听说(可能性是有的,彼此“道”不合),至少表面上左是想和曾国荃搞好关系的,大概是出于团结湘系的目的。
其他不一一列举,录此仅供读者参考
上面是帖子里“安石先生”的邮件。这位先生的确很有见地,并且一针见血。他最近有两本书在香港出版,一本是左宗棠诗集,一本是文襄公周夫人诗集。他看得很细,不受俗套束缚,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