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5月7日崔律“精力管理”系列第1.1讲的课后实践&学习。
一、<实践事项(Do)>
把本讲的内容分享给他人听。
把课程内容讲给男朋友听了,但因为第一课太简单了,之前我俩也都看过《精力管理》,所以都没有什么新鲜反应。
二、<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
1> 精力比时间更重要,它是高效工作和生活的基础
2> 精力管理包括要管理我们的体力、脑力、心力
3> 精力管理主要有三方面:充分利用精力、恢复精力、扩增精力
2.回顾过去,我在精力管理方面做得好的地方:
1> 每天中午听冥想+午睡,晚上下班在地铁上听一个冥想,回家还有精力做事情
2> 完成一项大任务就会休息一会,吃个水果或者上个厕所、溜达溜达
3.我在未来24小时内的刻意实践计划:增加一个锻炼的微习惯吧,时间久了就能扩增体能
4.我的疑问(如有) :暂无
5.其他想说的话(如有):和大家好久不见,新的5月,新的开始,加油努力!
三、<练习·RIA便签法>
【R·原文片段】
P79 调整每天的工作节奏
•人们不需要成为实习医师或者经历超长时间的工作才能体会到疲倦,感受到精力不足对专注力和行为表现的影响。我们在晚间经历多次睡眠循环,白天里精力的潜能也在不断变化。精力的波动与次昼夜节律息息相关,生理信号以90-120分钟为周期。不幸的是,大多数人都习惯于无视自然的节奏,直到大脑再也无法理解那些信号的含义。生活每天对人们的要求都很高,需要消耗大量体力,思维很容易忽略身体传来的微妙的恢复信号。
•一旦缺少主观干预,精力储备会在一天内数次降低,下午3点或4点是次昼夜和昼夜节律的最低点。日本睡眠研究员让洋一和小林利纪将它命名为“极限点”,即一天中最疲倦的时刻。中午、下午的事故易发率远远高于白天其他的时间点。这也解释了为何许多文明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主动重拾午后的小憩,而这种片刻小憩在当今全天候的世界已经越来越罕见了。
•美国航空航天局在对抗疲劳的实验中发现,小睡40分钟效能可提高34%,并达到完全的清醒。哈佛大学研究员也发现,参加多项任务的受试者精力可能会降低50%,而只需午睡1个小时就能重新达到效能顶峰。世界很多领导人物都清楚地了解小憩的重要价值,其中就包括温斯顿·丘吉尔:
•你必须在午餐和晚餐之间抽空睡一会儿,别无他法。脱下衣服躺在床上,这就是我的习惯。不要认为自己在白天睡一会儿就会耽误工作,这是毫无想象力的人才有的愚蠢想法。你总会收获更多。你能把一天当作两天用至少是一天半,我敢肯定。战争开始后,我也必须保证白天的休息。只有这样,我才能完全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虽然日间休息对于大多数职场人过于奢侈,但短暂休息确实利于长时间保持精力。我们发现,白天能真正休息片刻的人晚间的精力也仍旧高涨。
练习要求:
•对于了解RIA便签法的小伙伴:
•请使用分别写出I便签、A1便签和A2便签
•I便签——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知识:
人的精力状态是有周期性的,一味地消耗而没有恢复不利于我们进入高效的状态。所以通过白天的修复如午睡、利用的小的空档休息都是很重要的。
•A1便签——联系我过去的相关经验
之前我晚上下班时间会在地铁上听课,但是回到家以后就很累什么都不想干,听了碎片化课程后我把地铁上时间用来听冥想,结果每次下地铁时候都觉得特别的精神,回家也有精力干别的事情了。
•A2便签——今后的规划与应用
继续保持,目前精力状态每天还挺好的,日间修复一直在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