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活到大,笔尖越失语,除了日常应答短句,要每天正儿八经再写这些文字着实困难。
难怪那些歌曲都要唱《不想长大》所以慢慢的似乎明白人真的是越长大越复杂,就连我们倾吐宣泄的方法都觉得掌握得少了,揶揄在心里哪能让人外表得得了痛快。
很多人,每天都喜欢在问“你,幸福了吗?”
喜欢重复这个问句的朋友多半喜欢在朋友面前信誓旦旦地宣布:我一定要获得幸福!
可是,后来这些人发现从来没有一种幸福是能够以外力强求得来的。
而毕淑敏在《恰到好处的幸福》一书写出了:幸福是一种心的富足,不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爱的感受。
喜欢毕淑敏是在高中时代,那个时候是因为高一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我很重要》记忆中那个时候的我只是把这一篇文章背得滚瓜烂熟,并不了解毕淑敏想要表达的深层次的意思。
尤其是特别的喜欢这样一段话: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栗。
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
人生是一场生命和时间交汇的旅途,也是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
但在这场旅途的过程中,我们每走一步,都会有不一样的风景,我们每走一步,都会留下一个脚印。
或许风吹乱了你来时的思绪,雨洗尽了你来时的痕迹,可是那些路过的风景,却会成为你永远的记忆。而那些经过的脚步,也会一直留在你的心中。
关于幸福,有一条有趣的悖论,越是渴望,越是贪婪,越是用力过猛,就越有可能倒在欲望的泥潭里不可自拔。
那个时候感觉幸福如同指间沙,一旦拼命紧握,便会迅速从指缝中滑落。
生活在纷繁复杂的时代,我们接受着快餐式的阅读方式,我们很多人每天在思考,应该怎么样才能获得幸福?
《恰到好处的幸福》在我的理解中是一种“恰到好处,是一种哲学和艺术的结晶体。
它所代表的豁达和淡然,是幸福门前的长廊。轻轻走过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
那么幸福的开始就是我们所有的时间,都不会虚度,你只要经过,就总会留下痕迹,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会留下一些。
不管是你愿意的还是遗憾的,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会深深印记在你来时的旅途中,永远的镌刻在你柔弱心灵的最深处。
理解幸福的最开始是我们可以在很多事情上面保持一些距离,不送、不收、不好、不坏、不远、不近,在彼此相处之前我们可以留有余地,这也是一种幸福开始的体现。
而接踵而来的问题在内心一篇一篇的在问我们想要做到恰到好处,我们究竟需要有怎么样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又是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向幸福迈步?
毕淑敏的书中的回答是“紧张”,只有我们在“紧张的时候,我们才无法清晰地聆听到真实的声音,我们自身澎湃的血液主导了我们的听觉。
我们看到的可能并非真实的世界,因为自身的目光已经有了某种先入为主的景象。
我们无法虚怀若谷地接纳他人的意见,因为自己的念头依然盘踞在心。
我们难以深刻地反省局限,因为注意力全然集中对外,内心演出了一场空城计……紧张如同凹凸镜一般,真实的世界变形了,让我们进入高度的戒备状态。”
与紧张相对的,或许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去接近幸福,这就有点向我们经常挂在嘴的“大将风度”,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很推崇一个词——大将风度,看完这一本书我才开始理解难得这是我们口中经常说极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不紧张。
喔~~~或许每一行真正的高手,几乎都是举重若轻、温柔淡定的。
如果你还是不理解,你可以想草船借箭诸葛空城,功夫在诗外,无论形势多么危急,他们都成竹在胸。
无论己方多么孤立,他们胜券在握。哪怕局面间不容发,他们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大将不紧张。”
这种大将风度源于内心的理智和平静,在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我们,我们没有任何的抑郁,因为那个时候的我们完全不会控制欲望,想得到什么,而大人们就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去满足我们的要求。
直到后来,我们慢慢的长大,我们开始接受各种各样的事情,开始慢慢的学会忍耐和等待。
纵然在往后的岁月里,或许无人提及,可当某一天夜深人静之时,某一刻触景生情之处,你还是会不经意间想起,那些依旧清晰的印记。
或许往事会随风而逝,或许时光能将过去掩埋。可回忆,却会永存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