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光绪,大部分人恐怕会立即联想到慈禧太后,并且多少心里会有点怜悯之情。光绪帝就是那个当了一辈子傀儡,后来又被慈禧软禁了半辈子,最后被慈禧毒死的悲催皇帝。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对光绪帝的认识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并且对那段历史也是知之甚少。除了影视剧,还有偶尔弹出的新闻对话框,我们了解光绪的途径是那么的少。而且不知你发现了没有,现在很少能找到关于晚清历史的影视作品,以前很少,现在更少。可能是因为大家对晚清历史普遍缺乏好感,无非就是丧权辱国,被列强欺辱,签订卖国条约,这些无法改变的历史多少让人心中充满无奈,毕竟悲剧的结尾已定,过程在华丽有趣又有什么用呢!
光绪帝原名爱新觉罗载湉。从姓上就可以看出,这是名贵族成员,没错,他爹是爱新觉罗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人称七王爷,影视剧里直接叫七爷。道光皇帝一生生育了九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三儿子均早逝,这三个儿子当中就老大活的最长,24岁,那两个基本上生下来就挂了。老四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老五没有名气,忽略。老六是大名鼎鼎的恭亲王奕䜣,之所以说他有名气是因为他帮着老四的媳妇也就是咸丰皇帝的太太他嫂子发动了一场载入史册的政变辛酉政变。此政变之后,奕䜣成为仅次于两宫皇太后的权臣,达到政治权利的顶峰。老七是醇亲王奕譞也就是光绪帝的亲爹,慈禧发动政变的时候也有他的一份,是他亲自带领卫队抓捕了慈禧最大的竞争对手,顾命八大臣之一的肃顺。辛酉政变以慈禧的完胜结尾,奕譞自是功不可没,官职也是一升再升,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官场明星,当时的奕譞也就二十岁出头,是响当当的青年才俊。老八,老九和老七是一个妈生的亲兄弟,不过老八,老九没多大出息,史书也很少记载,也就常被后人忽略。
说起光绪帝的亲爹奕譞,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王爷,很会审时度势,每当台风来临,他都能成为那头飞上天的猪。虽然权利没有他哥哥奕䜣大,但是很会急流勇退,对权力没有那么贪,也懂得政治很黑暗,玩不好就会引火烧身。所以在慈禧面前,他和奕䜣不一样,他处处小心谨慎,丝毫不敢违了慈禧的意,不像奕䜣那样锋芒毕露经常得罪慈禧。所以,在慈禧心中,七爷是最值得信赖的人。并且还有一层关系,慈禧的亲妹妹叶赫纳拉氏是奕譞的福晋,也就是说,奕譞是慈禧的妹夫,这关系是亲上加亲吧!
话说同治皇帝19岁这年,得了一场大病,官方记载是天花,民间流传是梅毒,眼看着就不行了,慈禧太后哭的是死去活来。想想慈禧老佛爷这一辈子也真是够不容易的,年纪轻轻守了寡,人到中年却又死了儿子,虽然成为大清帝国最高统帅,可自己毕竟是个女人啊,再坚强的外表下也是一颗柔弱的心啊!悲伤归悲伤,可眼前有一件比悲伤更重要的大事等着慈禧和大臣们定夺,那就是接下来由谁入承大统呢?
一个王朝的衰落往往和统治者生育能力下降有关。这不是信口开河,几千年的封建王朝都证明了这一点。后继无人便容易导致江山易主,更朝换代。到了咸丰这一代,就 保存下同治这么一个儿子。而同治呢,无后,年纪轻轻就一命呜呼了!这可如何是好啊,皇帝还没有立储就去了,而且皇帝还没有兄弟,“兄终弟及”也无法实现。
当时,最合适的做法就是在皇亲中找一个“溥”字辈的做皇帝,意思是把这个“溥”字辈的过继给同治皇帝当儿子,然后继承大位,相当于同治这一脉没断,继续往下世袭。当时“溥”字辈的候选人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溥伦,一个是溥伟。溥伦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只活了24岁的道光的大儿子的孙子,但不是亲孙子,因为溥伦的父亲载治是过继给这位死去的大儿子的。当时的清朝皇室都很喜欢过继,所以溥伦被慈禧太后否决了。溥伟是恭亲王奕譞的亲孙子,从宗亲的角度讲,溥伟是继承帝统最合适的人选,但是,溥伟私生活有点混乱,经常逛窑子,欺男霸女的勾当估计也没少干。慈禧因此不同意,奕䜣及王公大臣们也无话可说。其实,这都是借口,奕䜣掌权本就威胁慈禧的地位,她怎么会让奕䜣的孙子当皇帝来削弱自己的权利呢!
慈禧心目中的合适人选正是醇亲王奕譞的二儿子,也就是年仅四岁的光绪帝,一来奕譞是慈禧太后的坚定支持者,二来光绪帝的母亲是自己的亲妹妹,光绪帝还是自己的外甥,并且年龄幼小,好培养感情。光绪帝就这样稀里糊涂的黄袍加身,成了一国之君。
当时的光绪帝才四岁,正是该慈母百般呵护的时候,这时却要与亲生父母分离,去一个陌生且冷漠的地方,光绪的心中也是充满了悲伤和恐惧。要说最难过的还属光绪的父亲奕譞,据翁同龢日记记载,奕譞听到这个消息后哭晕在地上。要说自己的儿子当了皇帝应该欣喜才对啊,怎么会哭晕呢?当时奕譞的心中不敢说是一点欣喜没有,但至少也是忧喜各半,奕譞为官这么多年,宫里是个什么样,慈禧太后是个什么脾气,他不会不知道,此番儿子进宫,是福是祸都不好说,而且自己以后将以什么姿态来面对慈禧呢?总之,奕譞的心里一团乱麻。
光绪帝载湉四岁入宫,从此便开启了他那悲催,懦弱的皇帝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