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非离异家庭长大的孩子,但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我的父母都在进行着无休止的争吵,以至于到了分居的地步,而我,不得不一个人搬到老家和外婆住,万幸最终没有离婚,可这两年的寄居生活对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想这足以从侧面说明离婚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因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下我的故事,如果能有所启发那是最好的。
01
成年人之间的争吵往往伴随着剧烈的肢体冲突,这对于一个13岁的小孩来说,是极其恐怖的。
第一个影响是,那时的我,恐惧争吵,一旦听到有人吵架,就会想起父母争吵时的场景,恐惧感油然而生,因此,我从未与人争吵,也不愿看别人争吵,更别说是去劝架了。
从好的方面来说,我从未打过架,也不会和人大声争吵,同学关系因此也比较和谐。
从坏的方面讲,我成了一个老好人,当然,这在上高中之后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可是在上高中之前却令我大吃苦头,成了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不敢大声反抗,一度令我觉得自己像个懦夫。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不在恐惧争吵,也深刻理解 “吵架吵得都是情绪” 这句话的含义。
02
第二个影响是,饱受寄人篱下的孤独感。
母亲可能以为将我一个人留着舅舅家就没问题了,可她不会知道,多少个夜晚,我的泪水打湿了枕头,甚至有了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可能你们会觉得奇怪,按理说,舅舅是至亲,为什么会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第一个原因是,父亲得罪了母亲的娘家人,从舅舅到舅妈再到外婆,都对父亲抱着敌视态度,也许他们没有意识到,某一刻他们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个外人,而不是他们的外孙或是侄子,正是这种感受令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外人。
第二个原因是,在这之前,我一年仅去外婆家一趟,走马观花,属于走亲戚的状态,从没想过会长期住在外婆家,加之年纪太小,自然不会有很熟悉的感觉。
两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我也渐渐适应了生活在他人屋檐下的感觉,曾经的“外人感”也逐渐淡化。现在想起来,那段时光还是很值得回忆的,它教会我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孤独相伴。
03
第三个影响是,开始变得沉默寡言。
说出来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记忆中小学5五年级之前的我,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爬山下河,没有不敢的,为此没少挨打。
当我一个人在舅舅家生活时,我变得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谈,我开始喜欢一个人待着,孤独成了我的最佳玩伴,卧室成了我的安全区。
这种转变几乎是短时间内发生的,我想,一个人的性格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改变,也不是不可能的。
04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各自的难处,也都有着不同的风景。
对于不同家庭里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幸福和烦恼都是独一无二的,尤其是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们各自承受着不一样的痛苦,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不同家庭里的父母,他们的幸福和烦恼也是独一无二的,尤其是面临婚姻问题的父母,他们都有着各自的苦恼,离婚也不总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虽然,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但有一点应该是达成共识,就是应该尽量减少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尤其不能在孩子面前使用暴力,更不能将孩子拉入这场非理性的争吵中,比如,让孩子选择将来跟谁生活,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