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知识

亚马逊小件仓库高效运转的流程

1、采购人员下订单。

订单被系统接收后,供应商进入特定的网络进行预约送货,系统根据亚马逊以往顾客订单的分布和仓库的存储空间做出计算,最后决定供应商送到哪个库房。接收货品的地方就是亚马逊的“库房码头”。

2、等待上架的货品

库房码头24小时收货,员工在库房码头收货时,会打开货品的箱子对货品条码进行扫描,于是这些货品就进入亚马逊的系统,但并未对外出售,而是等待上架。

3、对入库商品继续扫描上架

经过扫描后的货品放在架子上等待上架,有专门负责上架的员工把货品推走,进行第二次扫描并放在工作车上,随后这些货品会再数小时之内摆放在货架上,而从货品上架那一刻起,用户就能在亚马逊网站上进行购买。

(上架的特点:随意摆放、人动货不动。负责上架的员工,根据行走的路线,以及货架上是否有空间,随意摆放并扫描至系统里,从而缩短拣货的距离。)

4、员工捡货

亚马逊强大的系统,能够根据随意摆放记录的位置、以及订单所需的货品,进行最短捡货距离的计算。系统将几张订单分配给一个员工,并优化出最佳路径,员工甚至可进行无纸化操作,每捡完并扫描一件后,手持终端会自动告诉他下一个要去的货架。

小件货品仓库货架分为单件货品订单和多个货品订单两条不同的流水线进行包装。

单件货品订单:捡货员根据系统给出的订单和计算的路线,装满捡货车后,送到包装流水线上,包装台上的员工对货品进行后,系统根据商品录入时的大小、重量,自动挑选合适的包装盒,员工进行包装、贴纸、贴订单信息,然后将货品放在传送带上。

多个货品的订单:不同的货品无序摆放在一辆捡货车上,这些货品的主人并不是一个,如何辨别,系统会告诉包装员。在包装员的面前有可以调节容量的大小的不同货架,每扫描一个商品,系统会自动辨识放在哪个货架上,这样一张订单的货品就能够统一在一起。然后系统根据所有物品的长度和宽度,给出最合适的包装建议,贴上订单后的物品同样进入传送带。

5、称重确认包裹正确性

在传送带中间,有一台仪器订单信息进行扫描,并在传送带上对重量进行评估,系统会对订单信息上货品的重量做累加,计算出是否和测量的重量一直,以此推断是否有误。如果差误很大,则会再传送带的一个分叉口被自动提出,等待员工审核。

链接来源:http://news.paidai.com/6197

亚马逊小件仓储高效运作的流程:

1、强大的系统做为基础,人被当做高级的工具。系统实现根据以往的客户订单和仓库的存储空间进行计算供应商送到具体的库房;系统记录随意摆放商品的位置,并根据摆放位置和订单所需物品,进行最短路径的计算,这点我们电商系统远远达不到;系统能告知员工不同商品是哪个订单的,能计算出最适合不同商品的包装盒。

2、没能介绍亚马逊大件仓储,同时有大件和小件如何进行配送,有赠品又如何配送,还有发票问题。

仓库各作业区域详解:

1、收货质检区(QC):货品入库的第一站,货品先质检后入库。

2、退货区:质检不合格的产品放置区域,等待相关人员处理。

3、备货区(栈板区):仓库主囤货区,放置大量货品及不适合上架管理的货品,根据产品备货周期或生产周期,决定本区域的空间大小。

4、配货区(货架区):订单处理区域。

5、检验区:货品出库前的审核及赠品放置区域,根据流水线作业人数决定大小,并要留置相应的弹性扩充区域以便放置待检验订单及促销活动时加派人手。

6、打包区:出库审核后的订单送到该区域进行包装工作。

7、称重区:包装好的包裹称重区,并记录到系统中

8、快递取货区(3PL):称重好的包裹放置区域,等待快递公司取货,根据选择快递,划分对应的区域。

9、包装耗材区:包装耗材存放区域,紧邻包装区。

10、打单区:制单审单打单区。

注:从地理模块上划分仓库区域,另外赠品是没有被管理起来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