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生长在偏僻小山村,不妨碍我喜欢古诗文。那些精辟简短、字字珠玑或浪漫或狂放或写实的诗词,总是带来无尽的享受和对古人的崇敬。
唯有一篇,让当年年幼的我百思不解- 春雨如油贵,银丝赋人间。闻雨吐新芽,春色又一年。
就是这句如油贵、贵如油,让这个生于湖南山村、长于湖南山村的黄毛丫头蒙圈了 - 这天天纷纷扬扬、搞得小路泥泞不堪、衣服被褥都干不透的春雨居然很贵?难道这雨水里面有特殊成分?
在那个电视还未普及的时代,对于一个从未离开过山村、还没学过地理的孩子,大概就像曾经以为天圆地方的古人一样,认为全世界的春天都是这样阴雨连绵、带着透心凉。带着这样的认知读着这样的诗句,我的第一反应 - 哎呀,没读过书的父辈祖辈错过了多少呀!来年的春雨一定要拿个大缸收集起来,我要告诉妈妈它的珍贵!如油啊!如油啊!要知道那年头一年全家炒菜的油也不超过十斤。
当然,来年我并没有去收集,因为身在梅雨中时,实在无法想起它的“贵”。
三十年过去,今天的孩子仍在学习那篇文章那些诗句。一天,孩子在家朗诵“春雨贵如油”,我顺嘴问:“你知道它什么意思吗?”孩子说知道并顺带说:“这是说我国北方的,因为那边很干下雨少!”
我瞬间侧颜了。果然时代在进步,7岁的女儿完胜当年9岁的我。
凝视着女儿,小小年纪,读了很多书去了不少地方,拿着地球仪对着世界地图,她大概知道了地球板块、方位、时差。她会摆弄各种可及的电子设备,有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资源。而我却时常焦虑她不够自强自立,经常对比着同年段的我当年已经完全可以独立照顾自己的起居。
这大概就是格局:我只见过梅雨,而女儿知道地球有南北东西不同时区。
这大概也是冲突的缘由:我恪守的规则熟悉的模式其实并不适用于我的孩子,她属于未来属于我不熟悉的运行机制。我的“应该”和她的“应该”不在一个频道。
站在属于我的梅雨中,感受它的珍贵感受生命前行的意义-向着未来向着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