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们并不该那么在乎当下。
当下,只是过去与将来交汇的一瞬;
所以,我原不该,责备自己沉湎于回忆,
苟且于当下,失望于希冀。
那是不对的,今是昨非矣。
唯有贯通过去与将来,才懂得何为凡尘俗世,
当下,不算什么。
所谓——
时间,真的已经过去太久太久了;
如今,我在后面再加半句——
它久得,就像永远等不来的明天。
又何必时时沉湎于回忆的氤氲之中不能抽离?
而当下,又算不算你应该畅想的将来的回忆?
我终于得悟:
今日已是昔时,明朝才是此刻;
而昨夕,还没有到来。
#天地浩荡,唯我卑微。
很多人活在将来,少数人活在当下;而我活在过去。
人们的问题大多来自情感,少部分来自理智;而我的情感和理智都不愿意承认它们的问题。
我总是害怕空洞的思维,终究将湮灭,
可是谁又敢奢望不朽?
曾读到过一个修行体系说:“置身于陌生的情境,尝试新鲜的事物,都有助于我们打破机械性,更容易记得自己。”而我正在背其道而行之。我将自己置于无尽浩荡的记忆长河中,至于所谓忘我。出离的心念岂是眼前的情感和理智可以收回的?
可否再唤,壮志凌宵?
再也不知道了,泪满襟,
我将自己,弥留在了过往。
历史学家说,地域成全着人的性格。
我常常想着那些恢宏的景观,那些的的确确只由感官呈现,
没有文字和语言作为载体的事物,思考它们是怎么直接作用于人心的。
文学家说,某种情绪与氛围通过固有的印象作为传递介质,直抵人心。
我并非自然力量的宗教信仰者,但他们似乎解答了这个问题。
传教士说,被自然撼动的人们啊,只是被文明和智慧荼毒的动物,罢了。
我常常想着浩瀚的宇宙,何等飘渺,
哲学家却从不能给出解答。
我钦羡“聊乘化以归尽”那人,
心理学家却说,那只是回避型人格障碍。
于是我只能驻水凝望。
天地浩荡,唯我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