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玄掌握朝政大权后,刘敬宣、高雅之、司马休之等人在广陵也无法安身,他们于是又逃奔到洛阳,把自己的儿子兄弟送到后秦做人质,请求救助。后秦王姚兴交给他们兵符印信,让他们自己到关中一带去招募兵丁,招到了几千人后,他们又回到彭城一带以此为据点去驻守了。
桓玄离开都城建康,去到姑孰驻扎,但朝廷中的大政方针,都还要去他那里请示,其他小事就由他的侄子桓谦和卞范之共同决定。
自从晋安帝即位以来,东晋全国上下的百姓,对于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动乱战争,已经厌恶到了极点。等到桓玄刚刚来到京师的时候,罢黜奸佞的小人,选拔贤明的才俊,建康的百姓非常高兴,都以为能得到一点安定的生活环境。
好景不长,桓玄很快便骄奢横暴、放纵享乐的生活,他的政令变化无常,朋党奸雄纷纷出现,甚至对朝廷也大加欺凌侮辱,并把皇家御用的车马轿乘、供奉的食品用具等,也都随意裁减,连晋安帝本人也几乎要挨冻受饿,因此,百姓的心中对他非常失望。
当时的三吴地区又发生大灾荒,住户人口都减少了将近一半左右。其中的会稽郡中,十人中减少了三四人,而临海、永嘉两地的人口则几乎全部死亡。即使是富贵人家,也都只能穿着绫罗绸缎,怀里抱着金玉,关起门来互相看着彼此活活饿死。
桓玄虽然曾经下令赈灾,但是米粮不多,给予不足,后来会稽内史王愉召还外出寻食的饥民回去领粮食,还是有很多人在道旁饿死。
百姓民不聊生,桓玄还在暗示朝廷根据他平定司马元显的功劳,封他为豫章公,又根据他平定殷仲堪、杨佺期的功劳,而封他为桂阳公,他保持自己原来受封的南郡公,把豫章公的封号给了儿子桓升,把桂阳公的封号给了侄子桓俊。
桓玄为了彻底吞并北府军的势力,又杀了北府军重要的高级将领高素、刘袭等人,刘袭的哥哥冀州刺史刘轨邀请司马休之、刘敬宣、高雅之等人一起占据山阳,打算发动军队进攻桓玄,结果失败了,只得退走,将军袁虔之、刘寿等人也都赶到这里跟他们一起逃亡。
他们本打算投奔势力正在上升的北魏,到了陈留以南的时候,听说了北魏国主拓跋珪杀死崔逞的事件,于是他们商议之后便分为两路:刘轨、司马休之、刘敬宣等人投奔南燕,袁虔之、刘寿等人投奔了后秦。
不久,桓玄派人到安城,将关押在那里的司马道子毒杀了。
袁虔之等人到达长安后,得到后秦王姚兴的接待,姚兴饶有兴趣地问:“桓玄的才能谋略和他的父亲桓温相比如何?”
袁虔之回答:“桓玄趁着晋室衰微动乱之机,窃取占据了可以操纵大局的宰相高位,他为人多疑猜忌、刻薄残忍,刑罚赏赐又极为不公,根据我的观察,他远不如其父。桓玄现在已经掌握了朝中的大权,看他的趋势是一定要篡位叛逆晋国的,这样,正可以为别的人起来驱逐铲除他提供口实。”
姚兴觉得这番话很有见地,任命袁虔之为广州刺史。
不久太尉桓玄又被任命为大将军,他没有停下消灭北府旧将的步伐,接着又杀死了冀州刺史孙无终,以图消灭刘牢之率领之下的所有北府军势力,至此,号称中国古代十大最强军队的北府军彻底被瓦解。后来,刘裕在京口重组北府兵,但那已经不是北府兵的重建,而是一个新王朝的军队了。
身为大将军的桓玄,作为责任,自然要上表请求北伐平定关、洛地区,随后又暗示朝廷不批准,他就做出尊重诏命的姿态停止行动。
桓玄此人喜欢装饰和书画,他命令建造轻便的船装载他的书画、服饰、玩器等,有人问他是什么缘故,他竟然回答说:“现在兵荒马乱的,敌人又很凶残,万一有什么意外,这些轻便的东西容易运送。”众人听后都在背后笑他。
何无忌暗中去看望刘裕,劝刘裕在山阴起兵征讨桓玄。刘裕向本地的豪杰孔靖求教,孔靖说:“山阴离都城的道路太遥远了,起兵很难成功,而且桓玄还没有篡位,时机未到,不如等到他篡位后,在京口讨伐他。”
桓玄的亲信殷仲文、卞范之当时都劝大将军桓玄早一点接受禅位,暗中将九锡文和册命都准备好了。不久,桓谦、王谧、桓修纷纷被加封,桓玄更是被册封为相国,封十郡,为楚王,加封九锡,楚国设置丞相以下的官吏。
桓谦私下里询问刘裕,想看他的态度,就问道:“楚王的功勋德业都很大,大家都说应该禅位给他,你怎么看这件事呢?”
刘裕说:“楚王是宣武桓温之子,功勋盖世,晋室衰弱,人们早就想变换了,趁着时运禅让给他,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桓谦高兴地说:“你能这样想那就可以了!”
桓玄上表请求回到藩国,又自己代表朝廷下诏挽留,然后再次请求归藩,又要晋安帝下手诏挽留自己,因为桓玄喜欢炫耀这些诏书,就常常做这些自编自导的上表和下诏事件。另外桓玄命人报告各种祥瑞事件的出现,让百官齐贺,做为自己接受天命的征召。
桓玄并没有管理朝政的才能,对于政令,一会儿想废除钱币,用稻谷、丝帛做为通货,一会又要恢复肉刑,制度很混乱,没有统一,来回反复变化,结果都没有实行。他的性情又很贪婪鄙吝,别人有好的字、好的画以及好的花园宅子,他一定会想法设法据为己有,士人百姓叫苦不迭。
公元403年十一月,卞范之写好禅让的诏书,命临川王司马宝去逼迫晋安帝抄写。二十一日,由王谧奉上玉玺和绶带,将晋安帝的帝位禅让给桓玄。二十三日,晋安帝迁至永安宫,百官到姑孰劝桓玄登基,桓玄又假意辞让,官员又坚持劝请,于是桓玄筑坛告天,正式登基为帝,改封晋安帝为平固王,不久又将他迁到寻阳去居住。
桓玄登基的册文中有看不起晋朝王室的意思,有人加以劝谏,桓玄说:“册文中如果用谦虚的话,那是对着普通老百姓说说而已的,对于上天怎么可以欺骗呢?必须实话实说!”
桓玄进入建康宫,登上皇帝的宝座接受百官朝拜,而龙座突然下陷,群臣脸色都变了,殷仲文最是机警,连忙说:“这大约是圣王您的道德太过深厚,连大地都承受不起了!”知识分子拍马屁,就是有板有眼,恰到好处,桓玄听后非常高兴,大宴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