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四月,山绿了,不知名的小花开在草丛间,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感觉。它高傲的昂着头,用不屑的眼光俯视着脚下,它的傲慢与不屑注定会给自己带来“灾难”,一个小女孩跑过来,伸手摘掉了那朵小花。
沿着山路前行,放眼望去,满山的郁郁葱葱,有氧的空间让人心旷神怡,飘飘欲仙,用鼻子使劲嗅了嗅,尽是清爽的感觉,再闻闻,啊!槐花的味道!
当出行的目的略显眉目,一路的疲惫便瞬间消除,山路的崎岖也阻挡不了加快的步伐。
远远的,看见了,成片的山槐,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儿时的记忆顿觉涌上心头。
小时候,为了吃上一顿美美的槐花馅的饺子,总是和小伙伴们早早的爬上村头那棵大槐树
每到这个季节,母亲总是和我们说起她们小时候的故事:刚发芽的榆钱儿,甜丝丝的槐花儿,还有嫩嫩的各种树叶儿,都是他们充饥的对象
小时候,兄弟姊妹多,吃饱穿暖是一种奢望,有时为一个菜馍他们会争的面红耳赤,这时姥姥会生气的拿着笤帚追着打他们,其实也不是真的打,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哪一个父母不是心疼自己的孩子的,是时代环境造成了大家的窘迫生活,也不能怪孩子们的淘气打闹。衣服也是老大穿了,下面的姐妹兄弟再穿,谁也没有怨言,不像现在的孩子争风吃醋,互相攀比
每每这时,我的脑海里就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姥姥面前摆着一个竹条编的竹篓,里面盛着新摘的槐花,嫩嫩的、绿绿的,全是还没开苞的,姥姥仔细的捡着里面不小心弄上的槐树叶儿。竹篓旁边趴着一只听话的、白色的小猫,它懒洋洋的晒着太阳,眯着一双朦朦胧胧的眼睛,听到响声,它偶尔会警觉地睁开眼睛,四下看看,接着又会合上双眼,接着做它的美梦。调皮的小舅舅坐在姥姥旁边的小凳子上,摆弄着姥爷给他做的木质“手枪”,他一会动动小猫,一会抓一把槐花撒到小猫身上,吓得小猫撒腿就跑,但是不一会它又会折返回来,继续趴在竹篓旁边……
其实这都是妈妈讲给我听的。
妈妈的那个时代真的挺好,一切都是那么的原始,什么都是天然的,没有任何的添加成分。人与人之间也都是坦诚相待,善良、诚实、互帮互助好像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精神体现。不像现在人与人之间没有了最初的信任,有时他说一句话你会寻思是不是真话;有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会掂量掂量该不该伸手;明明有人真的摔倒了,大家都不敢上前搭把手,因为现在碰瓷的太多了,保不齐你什么时候就被讹上了。总而言之,不良的社会风气造成了大家的不信任,“防虫防狼防闺蜜”折射出了这个社会的风气
树倒怨风,风也冤枉:风是受天气影响的
山高怨石,石也无语:不是谁把我搬来的
月暗怨天,天来声明:是云彩遮住了月的眼睛
由此可见,什么事都是事出有因,不是谁能左右的了得
“嗡嗡嗡”耳边传来蜜蜂的叫声,把我从记忆的思绪中拉了回来,原来是蜜蜂们成群结队的来采花蜜了。这些蜜蜂是养蜂人放飞的,因为在来的路上,我们看到了养蜂人在路旁摆放的蜂箱,还有在蜂箱上方盘旋的蜜蜂,不知道养蜂人是怎么训练的蜜蜂,它们采完花粉会飞回蜂箱,不辞辛苦地一趟趟往返着,最后养蜂人就会酿出香甜纯正的蜂蜜。记得小时候我们曾学过一篇关于蜜蜂的文章——《蜜蜂引路》,那时就不解为什么蜜蜂能给人带路,它们真了不起!
摘槐花虽然辛苦,但当看到装的满满的一篮子槐花,想着回家就能吃到新鲜美味的槐花大包子时,就禁不住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充满了成就感。
不觉夕阳西下,天马上就要黑了,收拾好东西也该下山了。载着满满的收获,哼着小曲,健步如飞的下了山,告别了大山、告别了槐树林,踏上了回家的路。
槐树林,槐花儿,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