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吴相对论》里,梁冬和吴伯凡两人谈到“穷人心态”,他提出,所谓穷人心态,就是说人们常有的那种希望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和回报,没有长远的规划和眼光,喜欢碎片化地处理眼前事务,缺乏整体的、宏观的大局意识的心态。
这个穷既是物质、金钱上的穷困,也是时间上的窘迫。举个例子,穷人不舍得花钱,不敢花钱,即便手头有一百块,也极少一次性花出去,多半情况下是掰碎了,细水长流地以寻求安全感。穷人的心态是固守眼前的一亩三分田,可能为几块钱的差价斟酌许久,为蝇头小利沾沾自喜,而富人会利用这反复比对价钱的时间里去解决更重要、更能带来利益和好处的事,即便这些甜头现在可能还尝不到。这样看来,穷人最大的资本是时间,富人最大的资本也是时间,但时间利用上的眼光和视野却截然不同。穷人心态的人会像使用零花钱一样掰碎自己的时间,忙的时候用来应急,闲的时候拿来消遣,而到底先处理最重要的事还是最近的事,这个问题没有时间思考,只管做就是了。
吴伯凡说,当你感到自己的日子过得很忙的时候,这并不是一个好征兆。忙忙碌碌,忙是表象,结果却是碌,庸常,泯然众人。这是未经规划的,骑驴找马,走一步看一步的生活状态,自我催眠为充实的状态。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忙,感到总有做不完的事,焦头烂额,其实是自己一直在被迫开挂。游戏程序只能有一条成功到达终点的途径,但自己一直试图篡改系统,企图多渠道并行,最好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巧的是技术十分糟糕,于是各个路径通通堵死。这个时候,脑子里头一团乱麻,于是产生了一种诸事不顺的感受,焦虑随之而来。追根究底,谁要你不知根底深浅便一厢情愿,贸然闯关呢?由此想到自己的读书习惯,常常不安于胸无点墨,一口气拿出好几本书来研读,最后的结果是本本都读了几章,过于心急,很少有读完完整一本书的。每本都看过一点,下次再继续的时候竟然类似抓阄,抓着哪本就从哪里开始,因为每一本都曾遭搁置,再拣起来时不得不重温旧章节,白白地浪费了不少时间,效果也并不好,远非自己想象的那样,齐头并进,兼容并蓄,一是未免太高估了自己,二是从开始就没有清晰的阅读目标。恰逢这两天学习的网上培训课程里,一位年轻的女特级教师也提到自己的读书习惯,她提醒说千万不要同时读几本书,原因是什么已不记得,只记得每次完整读完一本接一本时的那种成就感确实是我很少获得的。
是为一得,于是从今日起告诫自己,不仅这读书的习惯得改,做事的习惯也得换,要有紧迫感,但要坚决拒绝焦虑感,大局意识,长远眼光,接下来的事情,一件一件来便是了。删除穷人心态,谁还敢把忙当做一个褒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