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
提起心理学,很多人认为它跟自己的生活没有关系,离自己很遥远,他们认为心理咨询室是那些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去的地方,或者是只有那些心理不正常的人才愿意学习心理学。前些天,我的一位同学联系我,说可不可以跟她的朋友聊聊,朋友的孩子现在小学三年级,在家休学,家长很着急,很苦恼。我告诉她,我可以跟她聊一聊,也可以帮她介绍专业的咨询师,同时欢迎她来我们的科普读书群、韦志中心理学网校一起学习怎样科学陪伴教育孩子。当我的另一位同学听说我学习心理学后,曾关切的询问我:“你真的确定要学习心理学,从事相关工作?我在网上看到很多心理医生都因为常年倾听他人的垃圾情绪导致自己不能正常工作、生活,你可要想好了再做决定呀!”我的几位亲戚朋友,疫情期间与孩子不能和谐沟通,家长的育儿焦虑使得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异常叛逆,自我攻击,不能合理疏解自己的情绪……
生活中遇到这些事件,时常引起我的思考,在全国着力推行全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背景下,广大心理工作者怎样做才能让心理学更贴近大众的生活,让普通百姓科学认识心理学的作用,有心理问题能够及早向心理咨询师、社工求助,让他们认识到追求幸福生活的前提是做内心和谐有力的人。
作为一名心理学爱好者、学习者,我很庆幸自己能加入韦志中心理学网校学习。在近一年的学习实践中,我看到韦志中校长对每位学员的关注鼓励,对每位小渡苦口婆心的提醒上课、完成作业,对每位思想者的专业带领与历练,在学习群的随机真诚专业的督导,在心理茶馆建设与推广的带领和实践,在各个行业领域心理科普的用心付出和奉献,在网校升级建设中坚定的改革与探索,在生活中对孩子们的精心陪伴与引导,还时不时地给家人做好吃的美食……我在韦老师的课堂上、思想者活动、小渡督导学院中刻苦努力的学习、实践着,在韦老师每天微信朋友圈动态中认真观摩、思考着,同时也听到了自己拔节生长的声音。自己的应对模式不再是多年以来的等、靠、要,不再是为什么别人都不理解“我的一片良苦用心”的抱怨、委屈和压抑,工作生活中,能够理解尊重他人的模式与习惯,能够用学到的理念和方法更有爱用心的对待丈夫与孩子及亲友,之前的辛苦不讨好的生活状态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忙碌而踏实的学习、工作、家务以及平淡和谐幸福的亲情生活氛围。
在网校温暖、积极向上、有“几百面镜子”的直播课堂及学员群中,我感受到要学的东西,能学的东西太多太多,只要有心、用心,处处是学习实践的课堂。我感受到我们专业的教务主任余晓洁老师的专业与敬业,她对每一位学员的关注与了解,比我这个学委还要精准,她对每门直播专业课的带领,都会让我学会用不同的切入点学习感悟课程中老师的一板一演,老师课后的专业督导,不仅仅是对每位上麦同学的督导,同时也是对围观同学各种技能的教习与演示,我学会了练习倾听、练习回应与服务学员……每当我看到网校公众号又发表了某位老师或同学做实践活动的相关文章,在学习的同时,我就会想,网校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始终要求学员们事上练,知行合一,老师同学们开展的每一次活动,都是对心理学的科普,都是对参与者温暖的陪伴与心灵的梳理。作为刚刚迈入心理学大门的学员来说,我在羡慕大家的同时,也尽己所能地走在知行合一事上练的大路上,开展科普读书活动,定期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成立心理成长小组,成员之间沟通愉快,谈读书收获、谈生活感悟、谈成长目标,我们的小团体就像一只快乐勇敢的小船,坚定愉快的前行;练习写作,把自己学到的,想到的,做到的,收获的写出来,分享给大家;与亲友、同事沟通,能够客观地分析对方的需求、情绪背后的原因,也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倾听与共情,自己成长了,关系和谐了,生活更幸福了,目标也更加清晰了。此刻,我想说,我想努力学习心理学,努力成长为一名心理学工作者,把心理学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因为学习接触心理学生活得更幸福。
记得看过毕淑敏老师的一篇文章,她说,“开始学习心理学是你的福祉”,这句话在我身上得到了印证。学习心理学又何止是学习者的福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