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内容:
1.也就是赔掉5万元时承受的痛苦,比赢得5万元时获得的快乐,要高出许多。这就是消费心理学中著名的“损失规避”效应。
2.因为人们在面对可能的收益或损失的时候,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决策模式。
3.一句话理解损失规避:同样一件东西,失去它的痛苦,要大于得到它的快乐。
在运用损失规避时,你可以:
第一,避免,损失描述;
第二,消除,损失疑虑;
第三,放大,损失感受。
二、损失规避的运用:
第一,避免,损失描述;
消费者想买新电器,但是家里已经有一个,直接丢掉会感觉浪费。那商家搞以旧换新,用旧家电抵扣一部分钱,这比直接给打折优惠,对消费者来说更有诱惑力。因为你收购了客户的二手电器,让他感觉自己的旧家电没有白白浪费了。
用换购(以旧换新)的方法来替代打折的方式,避免损失规避。
第二,消除,损失疑虑;
一家公司在某一年的收益并不理想,往年年终奖每人都有2000+,那一年最多人均200,老板不知道怎么公布这一消息,最后就放出消息“效益不好要裁员”,之后公司人心惶惶。过来几天后又公布消息“公司决定无论多大亏损都不裁员,并且没人发200元年终奖做为鼓励”,所有的员工欢呼雀跃,认为来到了一个好公司,有个好老板。
老板用获得的表达框架替代损失表达框架避免损失规避。
第三,放大,损失感受。
实际上有许多商业模式是根据这种「损失规避」认知模式所产生的,下面举个例子:
商家在进行促销活动时,常见的手法有两种,一种是给你即时的抵用券(比方说拿券去现场使用可以折抵100元或是多赠送一道菜);而另一种做法是事后折价券(你至现场消费完,给你下次可以抵用100元的优惠折价券)。
常见的结果是,事后折价券往往都被人丢弃或忘记。而给你即时抵用券的商家,像是一些速食业者会在店门口附近发折价券传单,当我们拿到以后,是不是就会突然想说..不然今天中午就吃这个吧?
当消费者拥有了即时抵用券100元,如果不花掉就等于是损失阿!相较之下事后抵用券则较难形成消费者的「拥有感」,这也是损失规避认知所产生的落差行为。
人们常说幸福是短暂的,有时实际上并不短,而是相较于失去造成的痛苦让人感觉时间漫长。当你能让使用者产生「拥有感」因此而害怕失去,你的商业模式就成功一半了!
三、思考:你是一家超市的经理,超市在卖一种肉馅,其中瘦肉和肥肉的比例是7比3。想一想,你打算怎样应用损失规避的心理,将这款肉馅介绍给顾客呢?
第一,避免,损失描述;
本超市推出新款的肉馅,瘦肉含量高达70%。比瘦肉更肥,比肥肉更瘦!
(通过损失描述,使得消费者感觉自己没有损失或者损失很少。)
第二,消除,损失疑虑;
优质的肉馅,假一赔十!
第三,放大,损失感受。
本款肉馅买二送一,每人限买一份,先到先得,卖完*份则恢复原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