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盏堂在这么多年的成长过程中发现,建盏釉色是在还原气氛中通过窑内1300度以上的高温焙烧而自然形成的,是建窑的杰出成就。由于这类结晶釉在窑炉高温中易于出现变化,难以控制,加上氧化铁含量高的坯体难以承受高温变化,窑烧制一件外观没有缺陷又具有兔毫或油滴等斑纹的建盏是很困难的。建盏的釉色极其丰富,但名称和归类却略显混乱,从宋代史料上看,只有兔毫、鹧鸪斑两种专称,至于曜变、油滴、灰被等词均源于日本。现代学术上将建盏釉色总分为:乌金、兔毫、油滴(鹧鸪斑)、杂色釉四种。
一、乌金釉
乌金釉即纯黑釉,宋徽宗《大观茶论》记载:盏色贵青黑。建窑乌金釉的特点是黑中泛青,釉内散布状若芝麻大小的金色或银色结晶斑点,故名乌金。它摆脱了前代黑釉的呆板干涩,釉水肥润、面多光泽,表现出一种端庄素雅的美感,这深合了宋人的审美意趣。其釉面表层或隐约开片,或是口沿一圈短毫,不一而足。
二、兔毫釉
兔毫釉因花纹形状犹如兔子身上毫毛一样纤细柔长,故得此名。兔毫釉是建窑最具代表性的品种,兔毫之形态不仅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曲有直,有疏有密,尤其斑纹边界还存在隐显明暗的变化,各种各样。优秀兔毫盏的烧成受坯、釉、窑温的制约,烧成范围很窄,难度很大。宋徽宗云:“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毫纹的分布不稀不紧,丝丝邻扣,条纹清晰可见且有三维立体效果,条纹从盏口延伸至盏底,为上品。
兔毫纹的颜色变化是由窑内“氛围”不同而形成,氧化氛围下易形成金兔毫,还原氛围多产生银兔毫,而异毫可视为“窑变”的结果。金兔毫是指兔毫中金光闪烁,光泽很强那一种,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表面光泽容易失去,能保存完好至今的不多。褐色的兔毫倒较为多见,有些是在表面失去金光后变成褐色,现都归入金兔毫之列。银兔毫是指兔毫中银光闪烁,光泽感强的那一种。但其中银光失去或是在釉表之下比较隐约的即呈玉白色。银兔毫中还有一类泛蓝光者,多称蓝兔毫,是从银兔毫变化而来,也列为其中,不常见,比较珍稀。异兔毫“异”乃不同常态,色彩或纹理,不同于常规兔毫。名称有铁锈斑、野兔毛、毫变等等,但共通之处就是纹理状态还是呈毫状。
三、油滴(鹧鸪斑)
油滴盏的釉面密布着形似油滴的小圆点儿,因类似鹧鸪鸟胸前羽毛上椭圆形的斑点状花纹,故又名鹧鸪斑。油滴的形成其实是铁氧化物在釉面富集,冷却后析出晶体所致,油滴形状变化剧烈无常,有明显的立体感,层次感。它的烧成受坯、釉、窑温和还原气氛的严重制约,烧成范围极窄,难度极高。斑点呈赭黄色晶斑的称“金油滴”,呈银晶斑者称“银油滴”。曜变的斑点是随着光的变化而发生色彩的变化,亦属于油滴,只是釉表颜色更为独特。曜变最为直观的两个特征是它的光晕和斑核,曜变斑核看上去像“空心的油滴”,油滴是斑点内有色彩,斑点外全黑,而曜变则相反,斑点外包围着色彩,斑点内无彩。曜变是建窑最不可思议的品种,目前存世仅有3件完整器,均被日本视为国宝,还有半件残品,于2007年在杭州出土。现代陶艺家经过数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至今还无人能烧制。
四、杂色釉
除乌金、兔毫、油滴(鹧鸪斑)外,其他种类釉色均可称为杂色釉。这一类产品是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情况下形成的,也有的复杂窑内氛围影响,非人力为之,无法控制,更不可预知。如:柿红釉、茶绿釉、灰被釉等。
1.柿红釉,深红色、紫红色、红褐色等褐色偏红色系为主釉面者,均称之为柿红釉。其釉面或纯净或有各种小结晶斑点,纯净者光泽也不是很强。一般认为柿红釉是由于烧制时温度过高形成的。
2.茶绿釉绿茶之色,分黄绿、翠绿和墨绿,绿色映衬黑胎显得深沉而又别有一番意趣。
3.灰被釉是指由黑灰到白灰变化的一个色系,黑灰色釉面犹如罩以白色薄纱,“灰被”一词源于日本。
以上均是根据宋代老盏标准进行的分类,现在制作的新盏斑纹和颜色都更加多样,总结出来的命名规则同样适用于新盏,藏友按图索骥可以,根据自己对釉色的理解自有赋予也无不可。【池盏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