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沟流月去无声,是歌不尽的春华。姑苏的旖旎风雅,蕴养了多少才子佳人。
刚进入姑苏的校园,进入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我怀着求知的心去探索,最后得出了初步的结论:不断更新思想,努力篆刻自己的“春秋笔法”。诚恳写作,获取新知识。
苏州,一个古韵犹存的名都,宛如无忧的青藤,长青却富生命力,处于此,似乎创作和写作的灵感在不断被激发。
接下来,话题也许会有些沉重。写作是什么呢?
写作的人是孤独的。
写作与孤独,形影不离,影子或许成为主人。
写作在召唤,有时沉默,有时叫喊,往往没有回声,远行和回归,回归的路更长。
------------ 北岛
这是北岛对文学写作的初步认识。但对我来说足够深刻。它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写作,是一种寂静的修炼自我的过程。
从古至今,各家对写作的态度大多不同,但是,不同中可见大同,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文章的写作,是始于个人的气质和意志的。就像张惠言所说:文以正而立身。文风即是一个人的人风。高阁楼宇的澎湃恢弘之气,都由此蕴生。
大多数的古代名家,都力求保持自己文章的纯净性,所以他们都是反对抄袭舞弊的。冰心曾言,抄袭的文字,都是不表现自己的;勉强造作的文字也是不表现自己的,因为他以别人的脑想为脑想,以别人的论调为论调。就如鹦鹉说话,留声机唱曲一般。纵然是声音极嘹亮,韵调极悠扬,也是断断没有自己的。恩格斯曾说:马克思在写作的时候,如果他不确实知道所有有关书籍都参考过了,所有疑义都考虑过了,所有的论点都讨论过了,他是绝不肯下笔的。由此得知作品的真实和来之不易。所以,无论是长篇、短篇,诗词还是散文,自己本人清晰,脉络纤细分明的思维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思维,往往会引出作者思考“新的自己”,这个“新的自己”会用新的眼光去描摹涂抹这个世界,这样的文学作品,我们说它是具有活性的。这种活性绵久长远,贯穿千年万年。这样的文学家,才可以称为“活的”文学家,这样的文学制造,是如处女般的,未经人道的,新鲜的,具有涌动力的,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趣味的文学精品。这样的文艺创作,往往也能够唤起我们的感官,觉醒我们的感性。
辗转看我们现在的文学市场,文学经济化层出不穷,作家们似乎过分追逐作品本身带给他们的巨额利益。如此粗制滥造,扭捏滥情,靡靡殇音的环境,可以想象,好文章的胎床被蚕食待尽也只是指日可待。听家里有些学问的老教授说,以前去图书馆,真是鱼见到了水,饥渴地吮吸;而现在,站在看似浩如云烟之中,我们却无从下手:种类太多,名书更是如隐士般销声匿迹。这就引出了新的问题,为什么现在看书的人变少了呢?诚然,电子信息化的冲击我们不可否认也不可避免,但,大多数作者无心的,无生命的长篇大论,却也实在让人倒尽了胃口。
"真"的文学,是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或者连"我"都没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宇宙啊,万物啊,除了在那一刹那顷融在我脑中的印象以外,无论是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都屏绝弃置,付与云烟。(出自于冰心的《文学创作说》)冰心的“真学”之说,深深抨击这现在外表看似华丽,而皮囊之下,尽是些年老腐烂的残枝败叶。
就拿诗词短篇来说,王静安先生就曾说过: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为高格,自有名句。这就涉及到了写作人的情怀。你有什么样的经历,你就有什么样的情怀;你有什么样的情怀,你就有什么样的文风。真情怀者谓之真境界。关于文创的情怀就是无论富裕与否,你都能脱下浮华,洗净双手,虔诚拿起笔法,认真勤恳的行文。
当由一个人物,一桩事迹,一幅画面而发生的真情实感,向你袭来的时候,它就像一根扎到你心尖上的长针,一阵卷到你面前的怒潮,你只能用最真切、最简练的文字,才能描画出你心尖上的那一阵剧痛和你面前的那一霎惊惶!——《话说短文》冰心,艺术家似乎都有一种执念,他们都渴望将最美好的永恒地记录,当每一种不同的情感涌入心巢时,他们敏捷地捉住,流畅的文字就如灵动的泉水汩汩地倾泻出来。
当前文章的粗制滥造任谁都是了然于胸的。
我只是一介再普通不过的学生,但,我想,有些问题学生看得更为清楚,学生往往更敢于言志。我不能说我国现在的文学市场有多么鱼目混杂,但是,作者的戾气在慢慢渗透入文字。这是极其令人担忧的现象,文字往往孕育出一个国家的魂魄,若文字变得松弛,软腻,那么一个国家的刚强又从何而来呢?
前面说过,写作是孤独的,是痛苦的。我从来都不觉得写作的过程是美好的,但是我绝不否认文章圆润的完成,使人捋须长叹,感慨满足。过程的艰辛就来自于作品的真实性和现实性。写作,必要基于生活,以马克思主义学说来说,“一切基于人民群众,一切来自人民群众,一切根本皆是人民群众”。所以,我喜欢用“艰辛的劳动”来比喻写作,一斧一锤,垦出人民的心声,种出民族文学的春天。作家是将虚无的形式主义化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神笔马良,作家将国魂和民众联系在一起,作家的伟大之处也源于此。
最后,以路遥《平凡的世界》的名句结尾:要脚踏实地于现实生活,又要不时跳出现实到理想的高台上张望一眼……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做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
作为一个还没有摸到文学殿堂的大门的我,我知道,路还很长。
参考文章:冰心《话说写作》
王国维《人间词话》
夏丐尊《作文基本的态度》
北岛《蓝房子——文学初感知》
路遥《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