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我一生中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其主要原因都不是我知道多少事情,而是我知道在无知的情况下自己应该怎么做。
——瑞·达利奥
瑞·达利欧号称金融界的乔布斯。生于1949年,26岁创建桥水基金公司。作为目前全球最大对冲基金,在过去20多年里年平均投资回报率超过20%,管理基金规模超过1500亿美元,累计盈利450亿美元。同时他被美联储前主席称赞为“在宏观经济上比美联储做得好”。
前不久,在一次直播节目里,我看到这位已经73岁的金融从业者思维活跃,依旧保持着对元宇宙等前沿科学旺盛的好奇心,对目前的世界局势充满着忧虑和谨慎,而面对将来,他希望我们能共同从历史中找寻轨迹,这也是他在2018年所著《原则》中提到的“对历史抱有一种健康的尊重感,渴望对现实的机理形成普遍性的理解,并希望总结出永恒、普适的应对问题的原则。”
《原则》共分为三部分:我的历程、生活原则、工作原则。整本书通俗易懂,重点字句采用大小不同的字体标识强调,并附以简图帮助表述思维逻辑。瑞·达利欧出生于美国普通家庭,从小机械记忆力差,所以成绩并不好,但他的好奇心很强,喜欢把事情搞清楚,12岁起利用做球童挣的钱炒股。他会积累《财富》杂志上的赠券来兑换世界500强的年度报告,并且仔细阅读它,从而为自己打造一座投资图书馆。大学的学习让他如鱼得水,1968年接触冥想,认为“冥想让我拥有平静的开放思维,让我可以更清晰、更有创造性地思考。”1971年以金融学专业高分毕业,被哈佛商学院录取,同时获得了一份纽约交易所交易员的工作,也就在那一年,美元与黄金脱钩。1972年在股市“漂亮50”流行的当下,却对大宗商品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争取到一份美林证券大宗商品暑期的工作机会。1973年,股市下跌,大宗商品暴涨,货币和信贷收紧。投资经历的恰逢其会让其一度骄傲自大,因恶意玩笑被公司解雇,1975年,创办桥水,主要追踪市场动态,为客户展示处理市场风险,初步设计建立机器化的市场模型。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给《每日观察》投稿,坚持记录每天想法,持续近40年,累计近1万篇。1982年,因预见墨西哥债务违约危机引起关注,1983年却因判断错误投资失败,公司几近破产。这一惨痛教训,让达利欧重新认识到研究历史价值的重要性,了解把握市场时机的困难和认清放纵自己被情绪左右是多么危险的事情。1984年,受邀到中国北京,并于1994年在中国成立公司。1995年,让11岁的儿子在中国进行全中文教学一年。1996年创造了适用于所有环境的“全天候投资组合。”2007年,公司的“萧条测量仪”显示一场债务泡沫即将发展到崩溃,他向美国政府发出提醒。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桥水旗舰基金增长超过14%,而很多投资者损失超过30%。2010年,两个“纯粹阿尔法”基金收益率达到45%和28%,同年公布“原则”于公司网站,供所有人免费阅读和理解。纵观瑞·达利欧的一生:“做事的方式是试错:犯错,找出错误原因,总结出新的原则,最终成功。”
在生活原则的章节里,我们更多可以看到瑞·达利欧的务实和方法论,比如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理解现实如何运行,以及如何应对现实。”“自上而下地观察事物,是在宏观普适法则背景之下理解我们自身和现实规律的最佳途径。”“采用自下而上的视角观察每种具体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具体情况与理论是否相符,即是否符合我们认为存在的法则。”“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情况,如果你能负起责任,进行良好的决策,而不是抱怨你无法控制的东西,你将更有可能成功并找到幸福。”“保持头脑极度开放,和聪明人一起审视问题,这样做是有好处的。”以及实现愿望的五步流程:设定目标,找到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诊断问题,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执行方案要求的各项任务。
在工作原则章节里瑞·达利欧更看重的是人际关系和公司文化。“在公司里无处不在的创意择优=极度求真+极度透明+可信度加权的决策。”“高层管理者必须能进行高层次的思考,清楚目标与任务之间的差别”,就好比指挥与乐队的关系。“你必须像一个组织工程师那样俯视你的机器,把产生的结果与目标进行比较,持续完善员工队伍和机器设计,使产出越来越理想。”
瑞·达利欧说:“对我而言,从过去到现在,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都是我的主要目标。”我想,如何让工作变得有意义,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达利欧通过《原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和参考。盲目照搬别人的原则是危险的,但没有自己的原则也同样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