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东西,是一件很普通的事。
人类从站起来,迄今大概有上百万年
狩猎时期,据人类学家考察,大概也持续了几万到十万年。文字可考的年代,只能占人类历史很小的一部分。
而吃是一件大事。
到了工业时代,温饱问题稍微缓和,也就不过几十年的时间。以前,在中外历史书上,多的是因为系统性的饥馑引起大规模混乱,农民揭竿,或者所谓的寻求“生存空间”,提振经济,消化产能,莫不是因为吃饭危机。
到了今天我们不觉得吃,是一件多大的事,有时候一个人走到街上,茫然没有目的,饿了就就近找一个餐馆坐下来,吃完就走了,过几天花了多少钱大概也不是很记得。甚至不太记得吃的餐馆在哪条街,是哪个牌子。
于是,有的人——据说是战略品牌大师——出来总结出一条规律,消费者都是茫然和健忘的。口气充满了对消费者的轻蔑。
最近某个餐饮品牌闹得沸沸扬扬。
大概过程就是一个知名的网红,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发了一条微博,批评另一家知名餐馆的菜品使用预制菜,但是又遮遮掩掩不说出来,收费还很高。
突然就上热搜了。
先是餐馆花巨额资金请来的营销大师,就是上面说消费者很茫然健忘的大师,出来拱火,紧接着是餐馆的总出来和网红对线,一开始态度很硬,差不多要走法律程序了,后来形势不利之后又改道歉。最近我发现这家餐馆又开始在自媒体上频繁写软文,自救欲非常强。
一时间出来两派人互相吵架,一派认为消费者有知情权,花了钱得知道吃的啥;另一派觉得做企业本来就不容易,国家并没有规定不能使用预制菜,而且某企业的卫生标准完全达标,为什么要鸡蛋里挑刺跟人家过不去,把人家企业搞黄了,那是上万人的就业啊。
嘴巴这件事,其实没那么复杂,我也不想议论什么预制不预制,其实道理很明晰;或者纯粹屁股站队,看立场出观点,想想你是做菜的还是吃菜的,是做菜的多还是吃菜的多,一目了然。吃,就是很简单的事,如果这件事整个社会还拼命地去做效率,做成本控制,人跟猪就越来越接近了。猪吃的东西,以及吃的过程就是高度工业化的,人想做猪吗?人当然不想,但是给你做菜的老板希望你是猪,那么他的事业就可以高度工业化。
餐饮消费的是服务,不是材料。有很多老板都是做材料的文章,通过营销战略疯狂种草一些餐饮品牌——其实就是趁你忙着搞别的事,一不留神,即所谓的“茫然健忘”,不断用一些简单易记忆的东西吞噬你的大脑——来达到规模经济效应,大量的连锁餐厅。
做的事情本质就是,消灭服务,把忙成狗的牛马当成猪,食材工业化制作,吃的过程也是工业化。
如今我见到很多技术已经深入餐饮业,扫码点餐,智能称重,高科技保鲜防腐,流水线自动运送餐食,特别是那些号称上千门店的连锁店,他们干的事就是猪化的食料供应和制作,猪化的用餐过程。
当然,人家能成功背后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本身有太多人工业化了,在无目的地工作,生活,以至于忽略掉嘴巴这件事,把吃当成自己的“成本”,于是纷纷走进这种餐厅寻找“效率”,盘子一卷一抹嘴,然后滴答支付一下,特方便,还不是很贵,这个“产品”对天天忙活的牛马不得不说太有吸引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