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c简
历史到底是必然中裹挟着偶然,还是偶然中夹杂着必然,一直是众说纷纭。
而历史中的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的命运才是最令人遐想的。在历史的洪流中正是这样或那样的必然或偶然造就了个体一生的命运。
在中国古代的帝皇中唐宣宗李忱的传奇色彩算是非常浓厚的一位了。他的人生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傻子的逆袭人生。
在他当上皇帝之前绝对没人能想到他会当上皇帝。
论出身,他是唐宪宗二十个皇子中的第十三个庶出儿子,按照古代嫡庶的尊卑次序,他的地位并不高,况且他的生母还可能是战利品,毕竟不大。这样的出身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当皇帝的。
论能力,按照《旧唐书》的说法是“幼时宫中以为不慧”。《新唐书》委婉的说“宫中或以为不慧”。《资治通鉴》中直接说“宫中皆以为不慧”。也就是说唐宣宗李忱之前是公认的智力有问题的人。
论时机,当时唐宪宗死后,确实传位给了他的嫡子,也就是唐穆宗,穆宗之后又传给了他儿子。
这确实令然匪夷所思,这样一位出身地位不高,智力又问题的人,最终是怎么当上皇帝的。而且唐宣宗之前是唐武宗,已经是他的侄子辈了,怎么皇位还回传给了这位叔叔呢?
站在千年后的我们,当然知道他绝不会是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相反还是一位心中有韬略的谋略家,是不可小看的人物。
但是“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位传奇皇帝在成为皇帝之前的36年一直都是以弱智的形象示人的,如果没有成为最后的赢家,留给后人的又是怎样的形象呢?绝对不是现在的英明圣主形象。
但话说回来,能装傻这么多年,也绝非一般人。当上皇帝后他的表现堪称卓越了。
《资治通鉴》中这样表述他——宣宗性明察沈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可以说史家对这位“末世天子”,评价相当的高。“小太宗”,也就是“小李世民”,媲美唐太宗的人物了。
唐宣宗登基前被册封为光王,名叫李怡。是唐穆宗的弟弟,是敬宗、文宗、武宗三朝皇帝的叔叔,可以说身份也是很牛的。但身在帝王家,永远避不开腥风血雨。这可能是他装傻的原因。
但可装傻就能真的避过吗?显然不能。尤其他长期的装傻,能骗过普通人,但依然让那些天生淫净在斗争中的人嗅出了危险的味道。他没少被欺辱,甚至谋害。
史料记载,武宗曾派人绑架了他,并扔在厕所粪坑里,被宦官仇公武救出。在一次马球游戏中,武宗示意让“光叔”坠马而死,也被宦官仇士良遮掩过去。还有一次雪夜的游行中,光王莫名其妙地掉下马来,昏倒在雪地里,差一点冻死,最后命硬自己回来了。
估计这样的事还不少。可是光王都成功的避过了。只要任何一次没把控好,他就game over了。哪还有后面的逆袭。
然而宣宗能当上皇帝,也正是因为他的弱智。
到了晚唐,所有的皇帝几乎都是宦官议立的。唐穆宗之所以能登基,虽然他已经是太子了,是因为宦官王守澄的拥护。否则继位的就可能是他的哥哥澧王李恽。原因是李恽背后的宦官势力不如王守澄大。而武宗恰好是支持他的宦官废掉了支持太子的那一派宦官。所以宦官的权力非常大。
而作为宦官,因为自己不能当皇帝,自然是选择一个最弱的人来当皇帝,对他们而言最划算。当然傻子光王是最合适不过了。这也是他们多次救光王的原因。
可以发现宣宗当上皇帝的整个过程正是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交织而造就了他的命运。让人唏嘘不已。
而这位传奇的人物,登基后立马被动转主动,开始主动掌控自己的人生,成为了一位英明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