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你吃了吗?”到“有什么书单推荐吗?”
全民学习的热潮下,连打招呼的方式都在逐渐转变,似乎有种每天不看会书都觉得不好意思跟人交谈的感觉。
但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同一班级、上同样的课程、同样的课本,有人高考650分,有人高考450分?
为什么有同学第一个到班级、最后一个走,却依然考不到全班第一?
如果仅仅归结于智商问题显然不明智,若说是学习方法倒很有可能,而我更相信的是从书中获取知识的能力高低。
而每谈及此,总是想到两个人:
一是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李叫兽;二是知识付费推动者罗振宇。
他们的成就自不必说,关键是都是在学习,为什么只有他们能够达到如此境界?!
02
李叫兽作为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代表,25岁便成为百度最年轻副总裁,同样是读书,为什么他能读出一个BAT副总裁,而我们却连一个985大学都没读出来呢?
差异不在于书,而是处理信息的方式、看书的方式与众不同。
其在知乎问题《李叫兽是如何收集和整理信息的?如何建立的知识体系》里答道: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有3个基本步骤:
1-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看到知识后问自己,还有什么现象可以被这个知识解释?还有呢?还有吗。。。
2-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问自己:这个知识可以用于做哪些事?还有呢?还有吗。。。
3-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遇到反常或者有趣的事情,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理论或者知识可以解释?有哪些相似的事件?
我的理解是,在我们了解到一个知识点后,仅知道是没有用的,应当有3个步骤去处理这个信息:看到—想到—用到。
而我写这篇文章就是受到此观点启发:
当我看到此观点时,我就在想,除了自己可以参考使用外,还能不能有其他地方用到?是不是可以写篇文章用到此观点?或者就此观点写篇具体使用后的感想?除此之外,有没有其他同样优秀的观点支撑我写一篇文章?
于是,我就去收集类似资料,看到罗振宇是如何读书的时候,我觉得这篇文章可以试着动笔了。你会发现,我写这篇文章基本上是契合李叫兽的方法论的:看到—想到—用到。
这样做的益处就是:你拥有的知识点会逐渐链接,成为一条不断增长的线,而线与线之间的链接会织成一张网,网的成型就是知识面,具有了深度与广度,你便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所谓知识体系是指针对某个具体领域如产品经理、互联网运营、品牌营销,甚至是历史、物理学等等方面,有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结构化的理论体系、思考脉络或工作方法,有了它之后,你将具备能力去解释相对领域内出现的诸多案例和现象。
自己最近在看时间管理类相关书籍,便以此为例,试着说明下知识体系是如何运作的。
我发现大多数的时间管理类书籍,都是提供一套操作方法,比如说推荐一些工具和软件,番茄钟、思维导图、奇妙清单、34coins等让你跟随执行,但为什么对大多数人来说收效甚微呢? 直至我看到李笑来老师《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的观点:时间管理的本质是管理自己。没有效果说明没有能够很好地去执行,也就是说自己不够自律,自控力较差。
那又该如何让自己能够管控自己?
杜克大学2016发布的报告表明:人每天有40%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由决定促成的,而是出于习惯。如果说,当看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时,我们压根不需要去控制自己,它会进入到一个惯常模式并自发完成。而此时,如何养成一个习惯却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你会发现,要学习时间管理,首先要做的是养成一个好习惯。显然,《习惯的力量》这本书比其他时间管理类的书可能更适合最先阅读。
这也许就是知识体系的力量,让你能够找到最核心的问题所在,并通过正确的方式去解决它。
再比如说你知道了蝴蝶效应这个知识点,就可以试着解释有些餐厅菜品不错,上座率却不高,有可能是由于选择太多,形成了决策瘫痪的原因;
知道马太效应,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贫富差距只会越拉越大;为什么富二代、官二代更容易获得成就;为什么名牌大学生总是能够获得更好地机遇;为什么家庭和睦的孩子更自信......
知识点不在于掌握多少,只有当你试着用掌握的知识去解释生活里的现象时,才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03
作为罗辑思维&得到App创始人的罗振宇,让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其得到专栏的知识讲解,更是在《奇葩说》现场里旁征博引、谈论古今的浩瀚知识量。
想必大家也清楚他的阅读量是多么惊人。但他却没承认自己会看书,他的阅读方法是:不看书,而是去书中找答案。
当其有疑问的时候,本能反应就是去看看书里是怎么说的?是不是每本书都是这样的观点?若不是,其他书又是怎样的观点?都找来看看。
在这样的状态下,当其疑问解开的时候,事实上,他已经获得了很多本书的核心知识点。换句话说,他已经看了很多本书,且比看书的效果还要好,因为不仅看过还记住了。
反观自己,我们通常的阅读仅仅是阅读,不带有目标,不明确在一本书里要获取的知识点,看了就是看了,所以我们总是处于“懂得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状态中。
当我们知道看书带有目的,那又该如何找到一本书的核心知识点呢?
借用李叫兽的理论,试着联想下,在阅读一本书之前,除却书正文,我们能看些什么?
显然,目录-序言-推荐序等可以试着让我们明确书本的关键知识点,甚至有些书本从标题就能明确书主要在说什么,例如:《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文案创作完全手册》、《设计中的设计》等等,而这种方法便可以成为我们快速了解一本书的方法,也可以成为我们如何选书的方法。
与此同时,在阅读过程中着重关注知识点的章节,摘抄、记录、写想法;看完之后,试着写篇书评,无论长短、质量,或者整理成一份思维导图等等形式,总之要对书本内容进行一个梳理和应用,而不是抱着看完就结束的态度。
想要快速获得成长,那就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剩下的就是去做吧!
04
乔布斯有句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
他都如何,何至于我们呢?
John Carter教授对哈佛大学商学院几十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和取得一般成就的人最大的区别就是2点:
1、他们相信自己,他们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些什么。
2、他们喜欢问为什么。他们无法容忍自相矛盾、模糊性和不清不明,他们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