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为了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一项任务,我经常加班。这项任务类似于广告,我只是作为内容提供者,指导外包单位的设计师来完成。我知道自己不懂PHOTOSHOP,所以,事先把所有的设计要点想清楚并且决定慎重提意见,接下来只验货、不掺和。
但领导“放心不下”,要全流程掌控。他认为,制图和写稿是一回事,改个字、换个图、填个色,反反复复提出修改意见,还强调截止时间,思路和要求一天一变,这可苦了我和外包单位的那位仁兄。没错,此人就是之前提过的完美主义型领导。
领导的能力水平,我毫不怀疑;但他总让我想起查理·芒格讲过的一个故事。普朗克作过多次演讲,时间一长,他的司机都记住了他所讲的高深的量子理论。有一次,司机和普朗克交换身份,由他替代普朗克做演讲,竟也头头是道。一个物理学教授提了一个非常难的问题,这司机急智说,“这个简单的问题还是请我的司机来回答吧。”
芒格认为,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普朗克知识”,也就是真知识,来自那些投入大量时间和思考以获得知识的人们,比如与我合作的那位设计师。另一种是“司机的知识”,装得好象他们知道,其实只是模仿、拼凑、空洞的虚假知识。我想,也许还有第三种人,就是以为自己知道,实则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司机的知识不值得信任,但第三种人却非常坏事。
芒格的伙伴巴菲特提出,人有所谓“能力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人们都象专家一样精通;在这个范围之外,就不懂或是只懂一部分。作为社会中人,要认清自己的能力范围,这个范围有多大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这个范围的界线在哪。这个界线往往真知者才能看清,界线之外,他们要么不说什么,要么就说“我不知道”。
当我们说出“我不知道”时,好似感觉苏格拉底的灵魂附身了。但人为什么会系统性地高估自己的学识和能力?过度自信效应。过度自信令我们忽视了自己真正知道的东西和已知东西之间的区别。过度自信不是大毛病,但人人都得,这真是值得警醒。
任务总是能完成,虽然慢一点烦一点,但有利于总结。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一种过度自信的表现。知道自己不知道,才有可能成为真知者。
2.我们真正知道的很可能比我们以为的要少。尽量去找准“能力范围”的界线在哪儿,自己能做的就做好,自己做不了的就找合适的人来做并且闭嘴,很多事情会好办得多。
3.我们实际控制的也很可能比我们以为的要少。首先承认自己很多知识不知道,很多事情控制不了。再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我们真正能影响的少量的人、物、事上,其他管不了的事情就不要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