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60、61、62页)教学设计 执教者:瓜州091曹豆
一、教材分析
《面积》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章的教学内容,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直观的黑板、电视机、数学书表面到抽象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封闭图形,通过摸一摸物体的表面说一说等活动初步感知什么是面积,然后通过比较面积大小,拓展学生对面积的感知,感性认识丰富面积概念的表象,深入理解面积的意义,并在比较的过程中渗透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了什么是周长,掌握了周长计算方法,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摸物体的表面、比较物体表面积、平面图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概念,为今后学习面积单位进率,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学会用观察、重叠、图形单位等方法比较测量面积的大小。
2.经历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正方形做面积单位最合适,通过细心观察,动手操作,经历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
3.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团结合作、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实例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难点: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培养度量意识。
五、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启发法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男女生各选一名同学上台进行涂色比赛,最快涂完的同学获胜。(涂色内容:形状相同,大小差异较大的两个图片)
2.讨论比赛规则是否公平?
3.播放洋葱视频(58秒),通过具体情境引出面积这一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涂色比赛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引出“面”,再通过洋葱视频中的具体情境引出“面积”这一概念。)
(二)新课讲授
1.初步认识面积
(1)摸一摸,认识面。
摸一摸数学书、桌子、文具盒、的面,并口述这是…的面。
(2)比一比,知大小。
比较自己看到的面的大小。
(3)比较教室中黑板的面和地面,哪个面积比较大?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5)播放洋葱视频(第58秒至结束)
学生观看后用自己的话描述什么是面积,教师点评补充。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2)列举其他物体的面积,并比较面积的大小。
(3)比较橘子和足球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比一比、视频观看使学生感知面积,并理解曲面也有面积。)
3.说明封闭图形的面积。
(1)利用希沃设计游戏,出示图片学生将有面积与无面积的图形进行分类。(封闭图形、不封闭图形)
(2)再次总结面积的概念。
4.比较面积的大小。
(1)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的大小(观察法:大小不同的两个长方形)
(2)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大小。
(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同一个物体无论怎样摆放,面积大小不变。)
(3)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的大小。(重叠法:大小相同的两个长方形)
5.探讨面积的比较方法,发展度量意识。
(1)比较下面一组图形的面积(面积相同,长宽不同的两个长方形)
(2)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
尝试用观察、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
小结:用观察和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还有其他方法吗?
(3)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引出小精灵的话:可以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
讨论:可以选什么图形作度量单位呢?
(4)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度量方法。
学生根据提供的学具,自主度量比较面积大小。
(5)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
学生反馈自己选择的图形,是怎样摆的?通过课件一起回顾。(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讨论:如果要准确的测量图形的面积,哪种图形做单位最合适?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一是正方形能铺满(密铺);二是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摆放时不受位置方向的限制。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体验单位的价值和选择面积单位的依据。)
(三)练习
1.完成62页“做一做”。
交流注意引导:一是两个半格算一格;二是可以将图形进行割补,割补后图形面积不变。
2.小小设计师: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12个方格的有趣的图形。
3.完成64页1、2、
体会:图形的面积相同时,形状和周长不一定相同。
(四)小结
1.回顾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面积的知识,与同伴互相交流分享。
(五)作业布置
课件出示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