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会想当然的去想一些事做一些事,并且认为自己做得并没有什么不妥。这种方式可以用简单的三个字来描述——“我认为”。但事实真的是我们认为的样子吗?不一定!
比如我以前我总认为一年级的孩子太小,有些东西和他们讲可能他们不会理解、不懂。但是今天上午我和孩子们一起练习了一下用生字组词,我本认为孩子们的词汇量是很有限的,可能只会组成一些日常的简单的词语。但事实并不是我认为的那样。在练习的过程中孩子们都积极开动脑筋,积极举手回答,十分踊跃。使我感到惊喜的是孩子们竟然想到了王公、公务、巴士、巴西、巴黎、把关、把握等词语。更令我意外的是于泮喆同学还提到了罢工这个词,并且对这个词做了正确的解释,虽然这个罢不是巴。但我还是为孩子的表现感到高兴,对他进行了鼓励。所以,教学中千万不能总是“我认为”,更多我们要去观察去实践。我们应该多和孩子交流去发现孩子的潜力而不应该代替孩子去思考。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把“我认为”强塞给孩子们。我们应该更多的去用科学求证思维,证实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求证的过程也正是我们进步的过程。
教学中不要总是“我认为”,同样这也提醒了我做其他的事情也要多思考多探究。如果只是一味的按自己的思维“我认为”,即使初衷是好的但未必是正确的。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想要做得对做得好,就一定要打破自己的思维局限,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多沟通交流,将头脑中的“我认为”调至”静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