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有把选择工作当成一件大事,直到对面穿粉色衣服的姑娘唇齿微动,看着我的简历抛出“给我一个理由”的迷之微笑时,我的大脑才一个激灵:为什么呢?
是因为互联网行业热火朝天,哪哪都是创业,哪哪都是融资?还是做市场前景大好,开疆辟土闯出一番事业才是有志人士之选?前面两个备选答案在脑海里如浮光掠影一瞬即逝。那一刻,我的大脑不知道忘掉了哪根筋,突然把面试的互动模式自动转为独处时的发神经模式,思考一分钟,未果,给出了一个我至今回想起来都有些匪夷所思的答案:好玩!
可我并不是一个好玩的人,所以我决定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正视生平第一次的“为什么”。以历史学家查阅史料般的务实精神和侦探推理家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严谨细致来审视过往我做的可能折射真相的决定,探索选择的理由,十分钟后………一拍脑袋:迄今为止,除了条件反射外,二十多岁的我并没有做出过需要脑力运动的决定。
这个不太乐观的事实就这样放在我的面前。从小学到高中,读哪个学校,进哪个班级,一直都是“大人”要考虑的事,而我只需要努力读书就好了。这样的“习惯”也适用在后来高中毕业,选哪个大学,读什么专业的问题上。事实上,当“大人们”搔头挠耳地翻阅高校专业指南大全,询问各路“有看法”的亲朋好友四年后最火的行业,最好的专业时,我正在旁边抱着半个西瓜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我记得有过这么一个情景,电影画面正好定格在柯景腾发表的“排列组合又没什么用,学来干嘛说”,一旁纠结于财务管理还是工程管理哪个更有前途的“大人”突然转过头问我:哎,你想读哪个啊?
“我?想读语言”
“那个东西没什么用,不好找工作,房地产这么火爆,选它吧”于是,用铅笔郑重地在“工程管理”上画了一个圈。
于是,又一个决定不偏不倚轻轻地落在我的头上。接下来,我只需要努力就好了呀!
我的未来蓝图都被“大人们”设计好了。
“以后,你就好好工作,等上了年纪,考取证书,然后工资就会像那串天猴蹭蹭蹭往上飞”
嗯,我要飞,我要飞
我要把自己一点点地拆解,然后一步步地塞进“未来蓝图”里,首先变成这幅图的一个元素,慢慢的形成一个符号,最后炼就一个印记,然后两个、三个…
可惜,把自己拆掉来适应别人给的模具还远远不够。另一个声音又在耳旁响起:哎,你工作也差不多了,过年回家可以考虑结婚了!
“嗯?!结婚!不!我不要!”
“只是让你考虑嘛!工作稳定了,接下来自然就能成家了。”
是这样的吗?生活难道是一辆开在既定轨道上的列车?从出站开始,整段旅程的意义只在于到达目的地?至少对于列车来说,这样的结果是悲哀的。
我怕了,害怕成为受人控制的列车,驶向可能是悬崖的远方。于是,我两手空空,一头雾水,慌慌张张的从模具里挣扎着爬起来,跳向另一个空地。
在这片空地上,土地宽阔无垠。我赶着夕阳的余晖前行,不远处的地平线仿佛无限制般往外推移,最后与月色融合,直至湮没在黑暗中。当周围空无一物,只留冷风相伴,黄土相陪时,才发觉跳出去的世界不一定是天堂,或许还是模具,虽然没有固定形态,却能让没有方向的旅人无从适从,无奈原路返回。
没有彻底认识自己,不论跳到哪里,都是无头苍蝇, 指哪撞哪。所以故事,从现在追溯到过去,又由着从前回到了当下,除了多几圈波折,我依旧原地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