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想翻翻“黄帝内经”,可是一直担心它晦涩难懂,难度如同读佛经一般。今日开始收听梁冬和徐文兵两先生的节目,居然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
今天讲的是“灵枢经 - 天年部分”。灵枢灵枢,说的都是关于人的精气神的事儿。很惊讶古代之人居然已知人的寿命其实应该在120岁,60岁实际是人生第二阶段的开始(这样看来我还很小呢!)。但为啥绝大多数人都不能活到这个岁数呢?原因就是人都爱沉迷于享受之中,或在生活中感到迷茫,失去了人的神。而一旦人失去了神,则已经形同行尸走肉,离死不远了。因此徐先生才提出当下人生活中最该持的态度应该是:贵有自知之明,贵生,和为贵。说白了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知道适可而止;懂得自己珍惜自己;凡事以和为贵,不要争强好胜。我觉得这还是相当精辟的。
今天讲的这段文字是关于“人是怎么来的?人的神是什么?”。
天年第五十四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黄帝曰:何者为神?
岐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she 四声)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译文】
黄帝问岐伯说:人的生命形成之初,是什么筑起它的基础?是什么建立起它的外卫?失去什么就死?得到什么就生?
岐伯说:以母为基础,以父为护卫,失神则死,得神则生。
黄帝说:什么是神?
岐伯说:血气已经和调,荣卫已经通畅,五脏都已形成,神气居藏于心中,魂魄俱备,便成为人。
首先,人之始真是受之父母。母亲给了人内在的素质和性格,而外在的行为方式来自父亲。父母的角色很重要!
其次,神是人活于世间的根本,人没了神就会成为行尸走肉,就会死。而神是“两精相搏谓之神”。这不只是说一个人的形成是父母两精交汇而成的,人的形成是先天肾精和后天水谷之精,乃至自然界中的天地之精交互影响的结果。自然界的精华聚到一起使人血气调和,营气卫气(五脏内的清气和浊气)流通顺畅,接下来人的五脏六腑形成了,神气住到了人的心中,人也有了七魂六魄,这时才一切完备,人成为了人。如果人顺天而行,就会轻松顺畅,事事顺遂。反之则会制造混乱,导致神气丧失。轻则诸事不顺,重则伤及生命。
所以,“黄帝内经”虽成书在上古时代,但确实已经点出了人生命的本质,这真是令我惊讶的。看来接着往下听还会有更大的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