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士娟和她的《兰亭雅集图
返 回
时间: 2010-08-28
文征明 王羲之 落花
诗意花鸟 秀色佳丽水流觞 兰亭雅集
——吴士娟和她的《兰亭雅集图》
本报记者 卢浩然
中国艺术的本质是写意,中国画中的写意是一个常说常新的命题,它不仅是一种风格样式,也是一种理念精神。它既蕴含着历史文化的丰厚底蕴,同时又在实践上强调形态和表现手法上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在写意中国画领域,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画家,他们在接受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新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样式,在丰富了形式语言和表现样式的同时,也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自我的铸造与超越。
吴士娟就是其中成绩卓著的一位。在人们的印象中,吴士娟柔和、内秀,她的作品一如她本人一样,幽淡清雅,温婉可人。
吴士娟的花鸟画,人们已经很熟悉了。吴士娟的仕女画,人们也不少见。但是有机会看到吴士娟画出的6米人物长卷的人,恐怕就不多了。可以想象的是,当装裱好的长达6米的《兰亭雅集图》公开展出时,它给予人们的,该是怎样的一种惊喜?
吴士娟能画精致的小品,也能画精致而气脉连贯的长卷。她不仅倾情于创造桃花源式的田园诗境,也可以描绘古代士大夫风骨独立的人文图景。
在花鸟画崭露头角之后,吴士娟并未自我满足。在短短的几年间,她自觉而成功地完成了一次自我转型,跃入人物画的创作领域,并且打破了工笔与意笔的传统对立模式,开辟出了一个灵性自由的创作空间。看似灵秀、柔弱的吴士娟,笔中蕴含着一种怎样的坚韧力量,完成了自己审美意趣与语言表现形式的拓展与超越?
诗意花鸟 暖暖温情
花鸟画有着极为悠久的传统,深受人们喜爱。著名学者梁江曾经这样深情地写道“想想吧,看到那些出自高手的花鸟画,宛如听见一段清扬的轻音乐,读到一首意境隽永的咏物小诗,是不是让你顿觉别有会心,一曲难忘?
欣赏吴士娟的花鸟画,人们便有这样“别有会心,一曲难忘”的感觉。人们从《春晖》、《清远》、《秋趣》、《荷风送香气》、《春池》、《品茗》等作品中,能感受到一种暖暖的诗情。吴士娟成功地从吸取了再现牡丹、紫藤、荷花、秋菊植物之美的形式和富有个性的结构因素,赋予水墨形式一种内在的意味,兼工带写,任笔行之,或正或欹,或倒或卧,或交或离,变化多端而又妙合自然,凸现出一种独立的审美意趣。
女性画家独有的敏感与细腻,让吴士娟笔下的花鸟画,有一种独有的清新、含蓄、雅致与亲切,犹如陶潜田园诗一般的美好。欣赏吴士娟的花鸟画,犹如与她促膝言谈,那画中一笔一墨的勾划与点染,都是那么地平和、含蓄与自然。让人想起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佳句: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心素如简。“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几个字平平淡淡,却有一种朴素的力量。这几个字,是《二十四诗品》《典雅》一章的文眼,也是唐代诗人推崇的至高境界。许多人看吴士娟的花鸟画,就会想起这几个字,就会深深地喜欢上它。
仕女佳人 从容美丽
打开吴士娟的画册,看到《蕉阴清韵》、《和韵》、《映日荷花别样红》、《清影》等作品
,许多人脑海中会涌出几个字——新仕女画,与古代仕女画工笔重彩、敷彩华美不同,吴士
娟笔下的仕女满目清秀,秀色可人,温婉典雅,倾倒了不知多少观众。
吴士娟画仕女有优势,她从小经历过严格的造型训练,转益多师,苦练素描,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很强的造型功力。吴士娟虽然画的是,写意人物,但她的笔法精确、精到。她把西画的一些技法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来,注重画中人物的表情刻画,或恬静,或民怨,或沉思,或喜悦,都能准确而又含蓄地表现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吴士娟笔下的人物,没有具体所指。她笔下的人物只是幻象与诗意的融合。在创作中,她笔下蕴涵第一种温馨的诗意和独特的美丽。这种诗意和美丽,含蓄而静谧,从容而自然。
吴士娟的人物画富有一种独有的情趣。一幅画无论技法再精到、纯熟,若无情趣,也不是欢。吴士娟用画笔营造出了古代仕女细腻的深情,深闺的寂寞,佳人的忧怨,村姑的明朗……这就营造了一种诗情。古人曾说过:“风雨江山外有不得已者在。吴士娟显然体会到了风雨江山外不得已者为何物,所以她笔下的仕女或幽深淡雅,或温润如玉,给人一种审美上的愉悦和雅致。
曲水流觞 意会古人
“当今是一个小品时代,小品几乎毫不留情地挤占了几乎所有的阅读空间。因小品是市场的宠儿,小品可以满足大众的浅表化阅读欲望。然而,所有这些也很难阻止一些艺术家创作‘大画’的愿望。”著名学者张晓凌断言,在当代画坛,画大家的人已经不多了。在为数不多的画大画的画家行列,今后,多了一个名叫吴士娟的画家。
在人们传统观念中,中国画是一种写意的艺术,“小的是好的”,“小天地里勾画出大世界”。在文化领域,这个世界上最具有张力的无疑是文字,因为文字可以表现无限的宽广与深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画家,都有一个梦,那就是用画笔去追赶文学,去实现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拥有无限想象空间的梦。吴士娟也在这个行列。
所谓“大画”,长卷是其一种。中国绘画长卷,超越时空界限,将千古风云人物、万里江山胜景、历史典故解说,巧妙地浓缩于一个连续的场景中。观赏者徐徐展卷,静静品读,仿佛人在画中,物我两忘,经历一次假想的精神旅行。吴士娟画大画的今天,起于两年前,那时她在临《兰亭序》。
公元353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大袖翩翩,会于兰亭。兰亭有佳景,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那次兰亭之会,26人作诗37首,王羲之为之在蚕纸上写下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有名噪天下、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的《兰亭序》。
《兰亭序》是王羲之的得意之作,后人评“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后人赞其“点画秀美,行气流畅”,“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飘若
浮云,矫若惊龙”,“道媚劲健,绝代所无”,“贵越群品,古今莫二”。
《兰亭序》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画家亦多临习。吴士娟在几年前练字时,也临习了《兰亭序》。
吴士娟临习时发现,《兰亭序》不仅是一卷书法极品,也是一篇旷世之美文。这篇金石之文在文学上的价值堪与书法媲美。序不长,廖廖几百分,却堪称魏晋玄学散文之集大成者,它的文风澹泊自然,文笔清新幽雅,如风行水上,略无洁滞,又如深潭浅澜,显隐有致。“永
和九年,岁在癸丑,暮表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咸集……
”吴士娟诵吟之余为之神往,便萌发了创作长卷《兰亭雅集图》的念头。
自古以来,兰亭雅集就是画家喜爱的题材,北宋李公麟、南宋刘松年、明代仇英、文征明都有创作。而文征明的《兰亭修禊图》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此画是文征明73岁时用他擅长的青绿浅绛画法绘制而成,画为远景,图中树木扶疏,环山流水,两岸有上古衣冠数十,虽只用线条勾勒,但各具情态,一幅气势爽朗、水秀山明的暮春佳景跃然纸上。
吴士娟为画兰亭雅集,搜集了大量图片和文献资料,苦心孤诣,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勾出第一稿,后又花数月时间拿出了第二稿。尽管出了两个稿本,但吴士娟还未正式下笔。“不能光凭资料,想象闭门作画,我要在三月三日那天去一下兰亭,感受一下兰亭似禊的氛围。”去年农历三月三日,吴士娟赶到绍兴城西南的兰渚山下,细细品味鹅池碑亭、流觞亭、兰亭御砾、墨池,还买了几只耳觞来,把玩揣摩……从兰亭开封之后,吴士娟对长卷第二稿又进行了重新审视,整体上重点把握,细节上逐步完善,不久前正式起笔花两个多月时间创作完成了长达6米的《兰亭雅集图》。
与文征明画的是远景不同,吴士娟以写人为主,用的是近景刻画。吴士娟在长卷中绘制42名魏晋高士,这些雅集于流水之间的士大夫神态各异,形象生动。她下笔落墨有韵,形象不惑,既不草率,也不呆板,一个个人物放浪形骸,或立或?,各具情态,古意盎然,颇有魏晋人楷书虚和舒缓的气息,画映出了魏晋名士不同流俗、风流自赏的旷达风度。在吴士娟的《兰亭雅集图》中,42个人物形态各异,或举觞畅饮,或低头玄思,或仰怀妙赏,或援笔而书。惠风和畅、茂林修笔之间,一个个袒胸露臂,醉意朦胧,魏晋风士酒笑山林、旷达萧散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真可谓精妙荟萃,美不胜收,令人触目难忘。
时兴易抛,用心去对话这卷《兰亭雅集图》,吴士娟应该有太多的感慨。她应该认识到,从写意花鸟到古代仕女,从高士作品到兰亭长卷,她自己完成了一次对自己的超越。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入乎其内,故能写之,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能观之,故有高致”之说,诗人杜牧在《登力峰楼寄张祜》中也有“睫在眼前长不见”的慨叹。当前中国画创作领域,太多的画家过于追求仿效与率性革新,而忽视了艺术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画一以贯之的艺术精神。吴士娟对于高古人物的选取,对于兰亭长卷的创作无疑对于匡正当前画坛的众声喧哗、泥沙、俱下与美学品格的异化,有着十分重要的警醒意义。
看过吴士娟创作的6米长卷《兰亭雅集图》,人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书写的开封绘画史上,将起码是闪烁的光标难以绕开的符号,是不可删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