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杀了苏克萨哈及其全家,年少的康熙害怕了,他怕鳌拜说不定有朝一日把自己也杀了,急忙跑到孝庄那里询问对策。
有人会问他怎么不跟生母商量呢?他的生母命不好,在康熙刚上台后不久就去世了。所以,只能和他奶奶孝庄太皇太后商量。
太皇太后毕竟经过很多阵势,她说:孙子,我跟你说,稍安勿躁,你呀,别急,这事儿,我自有办法。
康熙问奶奶孝庄:你有什么办法?
孝庄:我告诉你啊,你仔细听好了。鳌拜呀,他有儿子。
康熙:对呀。
孝庄:他没闺女。
康熙:不是,您说这有什么意义?
孝庄:你也老大不小了,十多岁了,该娶媳妇儿了。咱们家娶媳妇娶谁家的?他们家没闺女咱就不能从他们家选。
康熙:那您的意思是从谁家选呢?
孝庄:从索尼、遏必隆他们家选啊。这样记住了没?哪天咱们十二周岁,过了十二岁生日,奶奶就给你办一个选秀大典,把所有的亲戚朋友的孩子都给弄来。记住了,选皇后选谁呀选?索尼的孙女。选皇贵妃选谁呀?选遏必隆的闺女,记住没有,只许这么选。这样,你看,一共四位顾命大臣,死了一个还剩三个,有两个人呢,闺女或者是孙女儿成了你媳妇儿,就剩那一个人,他不就好说了吗?
康熙:嗯。
孝庄智慧啊,这样就有了公元1665年5月22日康熙的大婚。按虚岁,刚过12岁生日,康熙就结婚了。
选秀,当然康熙选了好多,但是,这第一宿康熙和谁过呢?那当然是康熙皇上和赫舍里氏皇后。这俩小孩儿,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然而大清朝在康熙朝之前的规矩是:皇帝是满洲人,皇后必须得是蒙古族人。到了康熙朝,这规矩就改了。
康熙皇帝,满洲人;皇后,满洲人。这样才逐渐纯洁了队伍,改变了当时有些蒙古人说的“这大清朝哪个皇上不是我们家女人生的?你们清朝皇帝都是我们蒙古人的孩子”这种现象。
然而,这俩人的结婚确实是政治婚姻。因为是互相利用,皇帝利用皇后家的势力,皇后也利用 皇帝除掉对手。所以这俩人到底有没有感情,请读者朋友们自己琢磨吧。
俩人虚岁12岁,其实就是11岁。11岁的俩小孩儿过上日子了,他们有感情吗,懂感情吗?应该不懂吧。
不过,很快,在索家的支持之下,1669年,康熙除掉了鳌拜,除掉了他一生中的第一个对手。这个过程当中,赫舍里氏家族当然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康熙即使不爱赫舍里氏,他也不敢得罪她。
放弃这一点,康熙有那么多女人,康熙最喜欢的女人是哪个?话又说回来,当然还是赫舍里氏。
政治婚姻,又不懂感情的俩小孩儿,一开始是没有感情的,但是,感情不是一见钟情,感情需要慢慢培养的。康熙也一样,俩小孩儿天天住一块儿,倒也成了发小,玩伴儿,俩人你谦让我,我谦让你,当然也有可能打架,也可能你不谦让我不谦让你。但是这中间双方的家长都会劝说的。所以两个人关系很好的第一个原因:他们是患难夫妻。
第二个原因:他们之间,一起度过了鳌拜专权的日日夜夜。在这日日夜夜里,可想而知宫里面得有多乱,能没有鳌拜安插的亲信吗?宫女,女人没有鳌拜安插的亲信,那太监就没有跟鳌拜关系好的?
所以正是赫舍里氏在后宫踏踏实实地处理后宫的事务,才能让康熙这样放心大胆地处理前朝的事情。换句话说,能有日后的康乾盛世,赫舍里氏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这两个人的婚姻既然是政治婚姻,就容不得康熙对赫舍氏不好,而且这两个家族的结合,为大清朝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换句话说,皇后赫舍里氏对康熙是恩的。
说 完了这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我们再说一下这俩人的孩子,也就是被康熙九子夺嫡的孩子。
本来皇位应该是他们俩孩子的,但是也别人惦记着这个位置,才有了历史上惊心动魄的九子夺嫡。
1670年年初,按阴历是上一年的腊月底,皇后赫舍里氏为康熙皇帝生了一个聪明乖巧、活泼可爱的小皇子。小皇子生下来康熙也很高兴,当时康熙15岁。不过,小皇子两岁多就夭折了。
赫舍里氏因为孩子夭折,忧伤过度,身体越来越差,到了1672年年底,她的身体就更差了。不过,在1674年夏天,她又为康熙生下了她的第二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太子胤礽。可惜的是赫舍里氏生下孩子的第二天就与世长辞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