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唐风
天才混世勉为帆,苦海腥风济客船。
九死一生难自弃,零星孤月任他怜。
读同学吴慧诗词《徐渭叹·歌代啸》及其解文,尺幅千里,描绘了明代传奇天才徐渭徐文长一生的悲壮。读罢慨叹: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舞台上,最令后世观众心魂激荡的,莫过于这一出出英雄的悲剧、一曲曲天才的悲歌。我相信,舞台上的这些主角必定身负使命,要在我们后人的心中,激起巨大的波澜。于是,他们自己的一生,也必定更不平静,更加波澜。那上下翻涌的洪波,浪峰之高,犹如其天生才华志向,高不可及;波谷之深,宛若其平生积苦沉冤,深不敢测。
历史长河,浩浩汤汤,问世间无数过客,谁堪以一身一世一生之巨不平,振余波以传千百世之流芳,泛余韵以共亿万心之鸣响?
诗以叹:
天才混世勉为帆
苦海腥风济客船
九死一生难自弃
零星孤月任他怜
======
附:
徐渭叹·歌代啸
吴慧
-
剑出鞘
走齐鲁
入燕赵
穷览朔漠
看那幽谷大都
沙起云行
风鸣树偃
叹英雄末路
更怎堪数
破头血迸苔花冷
利锥锥耳痛彻心
-
问一句生死因果
生我又是为何
既纵我天下才
又为何我半世癫狂
一生流离
我偏不认输
多倔强也逃不出命运的五指
仰天啸
问天地 寒蝉仗马
益愤深
-
谓我奇
谓我疾
谓我狂
吹不熄的光芒
才华如雨洒满了纸上的天下
爱恨淋漓泼墨了卷轴的山河
如漆黑夜留一盏残灯
让腐朽的感情
绚烂得化做飞舞的魂魄
永不坠落
-
生何漫长
弹指岁月倾城顷刻间烟灭
世事奈我何
不折腰
柴门青藤
葛衣乌巾
葡萄架下
老狗作伴
饮一壶浊酒
醉里看百花深处愁
留强心铁骨
意气豪达在天地间
-
谁约过谁看过
这一场千年不羁的传说
-
2018年9月
======
徐渭叹·歌代啸解读
吴慧
1. 诗名“歌代啸”的由来。为了写这首诗,我看了徐渭的一些作品。徐渭写过一部戏剧,名字叫“歌代啸”,讲的是一个酒肉和尚还有两个性格鲜明的叛逆女子的故事。我看不出故事情节和歌代啸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三个字却启发了我。啸是一种歌吟方式。中国历史上名士中多有善啸者。啸不承担切实的内容,不遵守既定的格式,可随心所欲地吐露出一派风致,一腔心曲,特别为名士所爱。三国魏晋时期吟啸成为社会风尚,像我们熟知的诸葛亮、谢安、阮籍都是啸界的高手。徐渭也是一位吟啸高手,据说他经常在夜间动情吟啸,曾引得白鹿来朝。长歌当哭、远望当归,“叹徐渭.歌代啸”就是试图以诗歌代替吟啸,感怀徐渭人生,抒发情怀的意思。
2. 诗的开头是“剑出鞘 走齐鲁 入燕赵 穷览朔漠 看那幽谷大都 沙起云行 风鸣树偃”,描写是徐渭在杀妻案出狱后放浪曲糵,恣情山水,抒发个人情怀的情状。徐渭自胡宗宪案受牵连后,在挫折和压力下发生严重的精神疾病。徐渭当时有个非常年轻貌美的妻子,他总是怀疑妻子和外人有染。有次回家他看见妻子竟然和一个男子在床上抱在一起,盛怒之下他用尖刀刺死了妻子。这个时候他突然清醒过来,发现妻子原来在熟睡中,抱着的是徐渭自己的一件棉袄。但这时已然悔之晚矣。
徐渭因杀妻入狱,因为有仰慕他的朋友的多方营救,没有被判处死刑,在七年牢狱之后,适逢万历皇帝即位大赦天下,在几位好友的帮助下得以获释,那年徐渭已经53岁了。因此他 “叹英雄末路”,而 “更怎堪数 破头血迸苔花冷 利锥锥耳痛彻心” 是写徐渭在精神疾病中,多次自残自杀,“破头血迸苔花冷”是写他曾经用利斧猛击自己的头部,头骨全部骨折,血流满地;“ 利锥锥耳痛彻心”是写他用三寸长的柱钉插入两耳;他还用锤子击碎自己的睾丸;这样极端的、骇人听闻的自杀自残的方式进行了九次,徐渭竟然还没有死成。因为精神疾病和这种极端的自杀自残的方式,有人将徐渭和梵高做比,把徐渭称为东方的梵高,其实就这点而言,徐渭比梵高有过之而无不及。
3. 第二段写的是处于痛苦困顿中的徐渭面对自己的命运向天发出追问。徐渭生平十分不幸。他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亲在他出生百日后即去世,他的生母是他父亲的侍女,也有一说是小妾,徐渭从小由他的嫡母即他父亲的正室抚养。他的嫡母在他十岁时,将他的亲生母亲赶出家门,这件事对徐渭刺激很大。几年后嫡母自己也去世了。徐渭跟着比他大二三十岁的哥哥长大,并在十八岁时入赘。在古代,入赘当上门女婿是非常为人不齿的事情,徐渭作为官宦人家的子弟,竟然入赘当女婿,可见他哥哥对他有多凉薄。幸运的是,徐渭与年轻的妻子两情相悦,这大概是徐渭漫长的人生中仅有的充满温暖的几年。但几年后妻子因病去世,徐渭也不容于岳父家,开始自己的谋生生涯。
徐渭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他自幼聪颖过人,在孩童时期,老师教万言的长文,徐渭一遍即能听懂并背诵。人们说,关起城门,绍兴城就数他最聪明。他善诗、书、画,还是个伟大的戏剧家,除了是一位多才的文人之外,徐渭善于谋略,精于剑术,还是个大军事家。在多个领域拥有罕见的才华的同时,他拥有极端狂放乖张的个性。可能是因为这种个性,他无法适应传统的科举考试。他从二十多岁到四十多岁,八次参加举人考试都没有成功。科举的失败,使他无法进入仕途以谋生,并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他只能靠教私塾或给人当幕僚谋生,一生在外乡流离。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始终折磨着这位才子。同时,他的极端狂放乖张的个性使他无法与人合作,使他注定要在人世中遭遇比常人更多的磨难。上天在赐给他才华的同时,并没有赐给他能获得世俗成功的性格和运气。
面对命运,徐渭发出这样的天问“问一句生死因果 生我又是为何 既纵我天下才 又为何我半世癫狂 一生流离“。徐渭性格倔强,又自恃其才,所以”我偏不认输“,但是”多倔强也逃不出命运的五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在命运的翻云覆雨之手面前,何其渺小!徐渭“仰天啸 问天地 寒蝉仗马 ”,问天天不应,所以他”益愤深“,整个人越来越癫狂。
4. 第三段“谓我奇 谓我疾 谓我狂 吹不熄的光芒 才华如雨洒满了纸上的天下 爱恨淋漓泼墨了卷轴的河山” ,这些与第二段相关,是写徐渭在现实各种挫败中,寄情于书画戏剧等的创作。特别一提的是,徐渭的绘画生涯,真正开端于狱中。在狱中徐渭揣摩书画,发展出独具一格的写意花卉,对后世影响很大。徐渭号“青藤老人”,郑板桥自称“青藤门下走狗“ ,齐白石”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中国古代受儒家文化教化的文人历来以为官入仕为最高追求,书画只不过是用于寄情而已。“如漆黑夜留一盏残灯
让腐朽的感情 绚烂得化做飞舞的魂魄 永不坠落“, 不管徐渭是出于无奈,还是对艺术自觉的追求,他最为骄傲的,作为胡宗宪的最重要的幕僚帮助胡宗宪清剿倭寇的历史功绩早已烟消云散,与他同时代在仕途上获得成功的人也早已灰飞烟灭,但籍由艺术成就,徐渭获得了不朽。
5. 第四段“生何漫长 弹指岁月倾城顷刻间烟灭 世事奈我何 不折腰 柴门青藤 葛衣乌巾 葡萄架下 老狗作伴 饮一壶浊酒 醉里看百花深处愁 留强心铁骨 意气豪达在天地间“。这段写的是徐渭晚年的生活。他仍然狂放不羁,以卖书画为生,仅为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他住简陋的柴门茅屋,养狗,喝酒。不见人,但并不是完全不见人,他不愿意见的是礼法富贵者。而对磊落可喜的诗侣酒人却可以整天一起闭门饮酒,人们甚至可以直呼他“老贼”。只要他称心,不论衰童遢妓、贩夫屠户,提着一坛热酒,一框田螺螃蟹,尽可要挟他,要诗得诗,要文得文,要字画便字画。太阳出来的时候,他常常靠在墙边,从身上衣上摸索出虱子,或者,到远离尘嚣的瀑布下洗涤满身的积垢。最后,73岁的徐渭枕着稻草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铺盖早已经破烂不堪。
6. 最后一段 “谁约过谁看过 这一场千年不羁的传说”,是最后的感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