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教材在编写上融入了很多新理念,除了双线组元结构和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外,还有“从单篇文章阅读到单元整体阅读、群文阅读再到整本书阅读的阅读能力培养理念,从综合性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到探究活动单元直指课内与课外语文生活以及听说读写诸多能力的有机整合等”(人教社王本华语)。由此可见,教材内外多文本整合阅读符合新教材编写意图,是阅读教学的大方向,也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生成的重要焦点。周忠玉老师深悟统编教材这一编写理念,以课内文本为圆心,以同质文本为轴线,构建了广阔的阅读场和教学场,开发出一系列群文教学课例,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塑学生的人文情怀开辟了一条风景旖旎的路径。《万古情怀此登临》一课是周老师同质异人群文教学系列中的一次探索,通过整合课内三首诗歌,在合宜的课堂活动和融洽的师生对话中激活了学生思维,触发了学生情感,建构了生命成长的课堂文化氛围。
一、有效整合文本,阔开阅读视野
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司体忠老师曾说,群文阅读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共同结果,是生活化阅读的自然状态,也是功能化阅读的常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广泛勾连文本,引导学生探寻解读文本的路径,在感知、理解、比较、归纳中读懂文本,掌握方法,成长自我。在本课例中,周老师通过研究发现了《古代诗歌五首》的前三首诗歌的关联性和多元性,从而建立一个阅读场,阔开了课堂阅读视野,提高了课堂教学效能。
1.目标精准
从课例中可以看出,周老师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通过比读三首诗歌,教给学生鉴赏登临诗的方法,把握诗人的情感,在知人论世中读懂诗人,在阅读诗歌中读出自己,在此基础上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这样的目标定位,契合诗歌教学的根本策略。郑桂华教授在《诗歌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关键》一文中指出,诗歌阅读教学最需要着力的一个方面就是体验诗歌的情感。周老师正是围绕“体悟情感”这一目标整合三首诗歌,让这节群诗教学循序渐进而又水到渠成。
2.容量恰切
恰切的课堂容量,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推进深度阅读。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由于积累不够丰厚、阅历尚显浅薄,诗歌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这节课从学习篇幅来看,周老师立足学情,把三首相对短小的诗歌整合在一起,用两节课的时间完成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来看,拟题环节意在引领学生整体感知诗意,然后用“万古登临望其景”“万古登临感其心”“万古登临识其人”三个活动有序推进学生的思考,最后学以致用,以读促写,以写助读。这样的教学,切合学情,容量合宜,遵循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阅读规律,对形成学生的阅读素养有不可预估的功效。
3.议题聚焦
在群文教学中,议题的选择和确立,是课堂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议题的确定,需要教师从两个维度研读文本:一是以读者身份阅读,体验学生阅读的真实状态,揣摩学生自主阅读的深度,便于立足学情设计教学。二是以教师的身份进行专业化阅读,发现多个文本之间的关联点、融合点,进而形成整体性的、灵动的教学设计。周老师洞悉三首诗歌在内容、情感上的异同之处,引导学生从诗题入手,感知登临诗的特点,循着赏景悟情的路径,最终达成了学习目标。
二、创设合宜活动,促进能力提升
王荣生教授曾说:“当今的语文教学,应该从‘把我对教材的理解教给学生’转移到‘把握理解教材的方法教给学生’”。对于诗歌教学来说,感知内容、想象画面、体悟情感是阅读的三个层级和基本过程。周老师设计了丰富的课堂活动,灵活地引导学生穿行于探寻诗人情感密码的路径中,在交流、碰撞、顿悟、汇总中读懂三首诗歌,并学用创作登临诗的方法。从本课例可以看出,周老师正是把自己解读文本的方法教给了学生,其教学策略既有效又灵动。
1.在求同中学用诗歌鉴赏方法
在课堂初始阶段,周老师让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诗歌,在初步建立阅读印象之后,观察诗题说发现,鉴赏比较拟课题,明确思路赏诗歌,知人论世识诗人,归纳小结悟情怀。这些课堂活动的设置,着眼于三首诗歌的关联性,通过相互比照,引发学生的思考,最终使其发现登临诗的解读方法和写作技巧。蒋军晶老师说,群文阅读,就是更集中、更结构化地呈现一种表达方式,让学生感受、学习独特的表达方式,发现文本的密码,发现写作的技巧。周老师这节课,就是利用求同的阅读策略,激发学生探究三首诗歌的主动性,并逐步走进诗歌内核,走近诗人内心,并生发出创作的激情和路径。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可以肯定,学生从这节课中体验到的学习过程,将为以后的诗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在比异中感受诗人情怀
周老师在研读诗歌中发现:三位诗人因登临地点不相同,所见景物自然也不同;因登临时人生际遇和心境不一样,三位诗人抒发的情思也不一样。在课堂中,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比较三首诗歌的差异性:哪首诗的景物打动你心?哪一联诗让你触摸到诗人的内心?从哪首诗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这些问题着眼于三首诗歌的多元性,通过比较甄别,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理性思维,在鉴赏评论的情境中生发思考,最终触摸到三位诗人的情感实质---家国情怀,从而自然而然地对学生了进行情怀引领和熏染。
3.在归纳中深化学生认识
三、对话激活思维 建构生长空间
(未完待续)